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本身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微笑着面对生活,先要踏实地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生活中有失败与成功。《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  相似文献   
12.
胡剑 《中国档案》2007,(8):26-27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因此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朱德纪念馆,收藏着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的3封家书。这几封家书的字里行间,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  相似文献   
13.
深圳读书月“阅读中国30年”活动,“30年30本书”的评选,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荐、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30年来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100本候选书目,最终呈交给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团与来自全国16家知名媒体读书版编辑组成的复审评委团进行评选。最后,下列30本书当选:1.《万历十五年》2.《第三帝国的兴亡》3.《傅雷家书》  相似文献   
14.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要想兴旺,社会要想安定,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从《颜氏家训》到《傅雷家书》,从李嘉诚培养孩子独立的意志品格,到奥巴马为两个不满十岁的女儿制定细致家规。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多是在家规家训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随时可能在无尽的信息和诱惑间迷失方向,尤其是心智不够成熟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迷失在意志薄弱的时光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饱览群书,供职京师后,十年七迁,连跳十级,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可谓一帆风顺.咸丰二年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勤俭廉洁、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17.
红色家书是第一手的红色文化史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的爱国宣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有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以"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以课程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范用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来凤县各邮电支局外邮信件数量明显增多。该县开展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书信比赛活动以来,全县中小学生踊跃参与,这些信件大都是留守学生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的。  相似文献   
20.
正微言语乌云满天,透出霞光,我还有希望;青山遥远,依稀看到,我还有梦想。微言语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心烦时,记住三句话:1.算了吧。2.没关系。3.会过去的。微言语一生当中,常常会遇到某个人,他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然后岁月流经,不知不觉中,他变成你的原则,成就你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牵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