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家书     
傅雷 《新读写》2008,(2):21-22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顾的,  相似文献   
32.
童儿:这个星期天我回家,又给你买了两本刊物:《童话世界》和《儿童漫画》,你一看就说喜欢。我知道,像你这样十多岁的孩子,都喜欢这个。因为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喜欢看连环画,也描摹过连环画。你看连环画很投入,那本《留洋也疯狂》有三四百页吧,你一天就看完了,看到兴致处就"嘿嘿"笑起来,还忍不住地要讲给我听。我读小  相似文献   
33.
大哥: 你好! 近日来,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缠绕,让我寝食难安,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实在想不到对策,所以提笔向你请教。  相似文献   
34.
入监快一年的同监丁凡,他每到月底都能准时收到一封家书,可信封中从未见过书信,每次只装有一片美丽的桉树叶。警官对此大为不解,也让发信的我十分纳闷,心中的好奇促使我想探个究竟。一天下午,丁凡从监外劳动回来时,我又将一封只装有一片桉树叶的家书送到他的手里。他从信封里掏出那片桉树叶看了看,  相似文献   
35.
家风如春雨,孩子如小苗。春雨滋润万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从小妈妈就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比如,养成每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不说谎话,不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上了小学,妈妈也同样  相似文献   
36.
一封家书     
“张老师,传达室有你的一封信。”对桌的吴老师对我说。“这年月,还有人想着给我写信?”我自言自语地来到了传达室,当我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时,我的心为之一动。“怎么会是他?”我赶快拆开了信封。  相似文献   
37.
杨水平 《教师》2019,(1):13-15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带班只有投入了真情,才会传递真爱。班级家书的意义就在于影响家长,只有真正懂得爱孩子的人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家书既为班级示范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家长静下来,在有效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参照、深度反思,在分享和学习中相互成全、相互成长。  相似文献   
38.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他在1954—1966年间的家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家书“潜在”而真实的记录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年代的心路历程,也张显了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人格。  相似文献   
39.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相似文献   
40.
将梁实秋先生定位于古典与浪漫之间,未能确切涵盖他的整个人生。文章通过对梁先生家书的解读,可以真切感知其八十余年的人生冷暖,可以更好地理解梁实秋先生的真正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