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刑事政策是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反应体系,旨在对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刑事政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从我国现行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看,它任然从在着一定的分歧,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2.
谢过房 《成才之路》2012,(23):33-34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道"摆在为师的首位。我想:这里的"道"无外乎就是方向、方法、道理和道德。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给学生讲清人生的方向、做人的方法和道理,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是"授业"和"解惑"的前提,我觉得班主任老师更应如此。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去做好这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3.
刑法修正案(八)涉及死刑罪名削减、定罪量刑制度改革和民生保护等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刑罚制度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适用的对象与刑法性质一致,其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倾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表面上是刑事法律适用的严与宽,实质上则是司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司法良知的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功能中更加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充分反映了该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35.
彭涛  刘国峰 《大众科技》2009,(2):201-202
审查批捕是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的主要环节之一。文章简要分析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如何落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期完善侦查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6.
在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下,慎重使用逮捕措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出于各种原因,逮捕措施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措施,对于是否有逮捕必要这一条件考虑较少。为此,要正确适用“无逮捕必要”这一条件,要考虑犯罪的实体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还应当树立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理念,规范办案程序,同时应当建立刑事和解、人口管理和监督制约等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7.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38.
尽管我国现行刑法有一些体现期待可能性的规定,但由于受严格的罪刑法定思想及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约束,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目前刑法理论中的应有地位一直未得到承认和明确。它在我国目前刑法理论中的缺位导致了刑事立法中出现法律与人情、人性相冲突的现象以及司法实践中对某些特殊案件的不适当处理。这一理论在我国仍有大量的适用余地,但将缺乏期待可能性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规定在刑法中,应规范其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从以"身"为正,发挥榜样力量;以"严"为纲,优化管理策略;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以"爱"为疆,聚焦后进生转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指出班主任要在学生的学习中做教育者,在生活中做引导者,宽严相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0.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共50条,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首次将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一般违法上升为犯罪,细化了危害食品安全、生产销售假药和破坏环境资源等方面犯罪的规定。此次刑法修改最大的变化是在立法和法律上,进一步贯彻了宽严相济的精神,让刑罚更文明、更人道的同时,增强了刑罚的威慑力;既凸显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也体现了法律的人道化和时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