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提出和贯彻,意义并不限于刑事司法领域,而且具有保障人权、维护法制权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宪政价值。它对于我国"宪政国家"的建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2.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当下刑事司法工作的重点,相较于“黑”,对“恶”的认定与处理一直是法律领域的短板。立法层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应当谨慎。在认定恶势力犯罪时要紧扣其核心特征、组织特征、手段特征、犯罪活动特征、区域或行业特征、违法犯罪次数特征。在处理恶势力犯罪时,要把握宽严相济的政策,严字当头,谨慎从宽。  相似文献   
83.
在打击职务犯罪过程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立法存在着贪污罪构成标准过高、渎职罪成立条件过严、贿赂罪法网设置过松及死刑作用之夸大、资格刑功能之错位、罚金刑地位之缺失等宽严失调的现象,故必须从立法降低贪污罪的构成标准、放宽渎职罪的成立条件、严密贿赂罪的法网设置及废止死刑、改造资格刑、增设罚金刑等。  相似文献   
84.
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和理念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的,也是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本位观”转向“国家——社会双本位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指导理念由“报应性正义”转向“恢复性正义”的结果。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进入立法阶段,对于它的内容的探讨仍然只是理论上的探讨。如果要在我国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虽然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少的障碍。因此,在具体实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时候,应当进行一些刑事政策_上的引导和刑事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85.
为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犯罪,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提倡之必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群体性事件引发犯罪之适用必需立足于宏观与微观两层面。  相似文献   
86.
《宜宾学院学报》2016,(2):105-111
随着社会风险的不断渗透,社会结构的转型已成必然之势,在此背景之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就被赋予了风险防控的意义。但是,刑事政策并非应对社会风险的唯一机制,其职能展开尚需其他社会调控措施的配合,故而,只有明确了刑事政策在风险防控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才能够理顺其职能发挥的方式,进而实现其对风险调控的效果。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考察,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其在风险社会中的价值存在,更是以此为主线理解整个社会调控措施在风险转型时期的运作方式,以明确风险控制机制的升阶方向。  相似文献   
87.
2006年的"两高"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决定》亦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我国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日益突出。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预防、控制和打击、处理特殊妇女人群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云南省临沧市边境缉毒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通过对临沧市一段时期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提出处理特殊妇女人群贩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9.
孙江辉  刘新凯 《科教文汇》2008,(12):142-143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突破社区矫正发展的瓶颈,是当前迫切需要调查研究和分析解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正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育人科学,也是一门极其讲究经营与管理的教育艺术。经过多年对班级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也有了深刻的感触与认识。现总结如下。一、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班级既是学校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一个大的集体。教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