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证研究方式,对Rye等人开发的情景宽恕量表(FS)进行修订。通过对1007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后发现,情景宽恕量表有三个维度:消极反应的消除、怀有积极反应和自我关注的消除。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也显示了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  相似文献   
32.
日前,在南京一些高校周围出现一封内容相同的“辛酸父亲来信”。信中详细地回顾了儿子读大学期间的一些事:一年只收过3封。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的信;在母亲下岗之际还一封接一封地发信催款;今年暑假“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  相似文献   
33.
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宽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来揭示中国人的宽恕倾向是否会因为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影响而与西方人有所不同。全文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对中国人宽恕评价方法、本质以及相关人格因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4.
Unit18 1.If you use our inflatable bike,you can simply let the air out and putyour bike in a bag.如果你使用充气自行车,你可以把空气放出来,把自行车放进袋子里。let out为动词+副词短语,意为放出  相似文献   
35.
宽恕     
李国荣 《初中生》2012,(Z5):82-83
正今天上午放完学,我兴高采烈地回叔叔家吃午饭,快到门口时,惊喜地发现爸爸就走在我前面。我叫了声:"爸,你怎么来了?"爸爸没回答,只是沉闷地应了一声。进屋后,从他和叔叔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并不是来看我的。爸爸进城卖西瓜时,小四轮车因没牌照被交警扣留了。他是来找叔叔帮忙解决的。当时,我进了房,就关起门,想到自己有这么一个爸爸,没权没势,真的很自卑。我认为,爸爸太无用了。这时,叔叔敲门,对我说:"爸爸来了,怎么不陪  相似文献   
36.
冲突是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师生之间的淡漠、疏远、不理不睬或争吵、打骂、相互攻击等是冲突的常见形式。冲突一旦发生便给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隔阂就会趁机入侵,并且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上筑就一道厚障壁。倘若师生冲突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便轻易造成  相似文献   
37.
微语录     
《高中生之友》2012,(18):43
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当你清醒、豁达、理性时,你释放的就是正能量;当你执迷、狭隘、无知时,你释放的就是负能量。这个世界是球形的,你释放了什么能量,回过来的就是什么能量。你释放了爱和宽恕,就会得  相似文献   
38.
《圣经.箴言》是一部智慧人生的处世经典,尽管它带有一些世俗性因素,但其价值仍然值得人们加以研究。本文以《圣经.箴言》的世俗文化为切入点,对有关慎言、抑怒和宽恕等的教诲与训诫进行梳理并加以引证分析,这对于重新审视其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9.
留点空白     
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就让出三分,自己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一个肯为他人留下空白的人,自己便能舒坦安乐。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  相似文献   
40.
对别人的需索,会成为自己的落空;对别人的期许,会成为自己的失望;对别人的依赖,会成为自己的伤痛;对别人的试图占有,会成为自己的禁锢。相反,对别人的忍耐、给予、付出、同情,将会获得安宁、自由,得到宽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