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万建中 《寻根》2005,(4):54-58
中国古籍中关于对女性厌忌的事例俯拾皆是。在《诗经》中,便以妇女为不祥的猫头鹰,并以女人为祸水。《汉书,李陵传》说:“吾士气少衰,鼓之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乃搜得尽斩之,明日斩首三千级。”军中忌讳女人的原因是怕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2.
敦煌遗书P 32 5 7《后晋开运二年 (94 5 )敦煌寡妇阿龙诉讼案卷》是我国古代法学史及档案史方面的珍贵遗存 ,早已引起敦煌学界的重视与探讨。但由于时移世变 ,古今揆隔 ,原卷文字又间有残缺、讹误 ,诸家理解难免参差不一。笔者特予整理过录并加注释 ,以提供一个尽可能完善的释读文本。在此基础上 ,笔者又着重对本卷在我国法学史、档案学史方面的价值意义进行了探讨 ,以揭示本卷重要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23.
清代民间寡妇再嫁与亡夫家族利益息息相关。围绕寡妇再嫁问题,寡妇与亡夫家族很多时候矛盾尖锐,亡夫家族往往会违背寡妇意愿强嫁寡妇,有时寡妇也会绕过亡夫家族自主改嫁,即便是再嫁目标一致,双方也会因为利益分配、再嫁方式等原因各执已见。寡妇生活的依赖性与守节思想的自由性之间的矛盾、寡妇身份归属完全性与夫家情感接纳有限性的不同步、法律规范下寡妇再嫁与夫家受财主体的不一致性是导致这种紧张关系出现的深刻原因。从紧张关系中也可看出清代寡妇虽为弱势,却已不乏权利意识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4.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25.
清代甘肃社会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夫死守节的寡妇。由于天灾战乱连连、旌表措施不到位和福利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处于中下层社会的寡妇们不仅要为了养老抚孤、维系生计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还要忍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26.
中国历史上长期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学者、评论家以及读者往往依照他们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理想去"重塑"古代名人。这些后代的"重塑"成为近代名人传记学者的一种难以克服的挑战。我们可以说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塑"其文化传统中的关键人物。但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时间悠久,没有断裂片段,历代学者所承受的也包括屡次被"重塑"过的见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作家的形象,是长期持续被改造的结果,所以各方面的变化可能是极其微妙而不容易察觉到的。这些不但影响到我们对某一个古人的感知,也会影响到该作家的传记资料。其著作(或我们认为是他的著作)也与我们想象中的作家形象一起经历了长期而缓慢的改变。这篇文章是讨论一个极端"重塑"的例子,那就是清代学者怎样通过改造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传记来改变后代对她婚姻经历的看法。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再嫁,这件事实通过清代学者两百多年的讨论与论争后,被绝对地否定,坚定地说根本无此事。到了清代末年,这种看法在学者中达成了共识,直到二十世纪末年才有所改变。清代学者对李清照是否再嫁的看法不但与她的传记文学有密切关系,也与二十世纪早期对于其著作的编辑和整理以及当时文学史把她提升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女性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我们今天所接受的李清照,不管是她的传记,著作,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还承受着清代学者"重塑"李清照形象的影响,虽然清代否认她再嫁的看法已经不再为学术界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27.
沈从文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纯洁幼稚的朴素少女、饱经风霜的底层寡妇、情义深重的风尘妓女等等,她们的人格或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或隐藏着女人的芬芳,或带着暗淡的色彩。无论怎么样,沈从文都对她们的形象赋予如湘西清水的质朴与善良。着重以野花为媒介,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从作者所采用的塑造手法入手,对她们形象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8.
方亮 《新闻天地》2010,(5):63-64
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站连续发生两起爆炸,两名"黑寡妇"(28岁的教师玛丽亚姆和17岁的贾涅特·阿卜杜拉赫马诺娃)用血肉之躯向俄罗斯反恐战争发起挑战。她们的丈夫都是北高加索地区匪帮的头目,都在战争中被俄军击毙。复仇的怒火在她们胸中燃烧,于是,她们浑身绑满炸药,纵身成为"车臣烈士。"  相似文献   
29.
严歌苓被誉为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本文以她的转型之作《第九个寡妇》为例,试解读小说塑造的王葡萄这一典型的大历史中"边缘化"的女性形象,分析她用个体体验的叙事来反观历史的独特方式,肯定作者突出表现在历史的沉重中个体的无奈与悲哀这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0.
沈从笔下的湘西女性分为四种类型:以翠翠为代表的湘西青春少女.以萧萧、三翠为代表的童养媳.以黑猫为代表的寡妇.以柏子为代表的妓女,她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劳动的力、情爱的力是沈从所挖掘的所弘扬的湘西世界的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