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朱浩 《文化遗产》2015,(2):43-50,157
在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故事中,征西女将必须都被标榜为"寡妇"、数量必是"十二",这种颇为奇特的现象与该故事如何产生这一问题息息相关。张政烺先生推测该故事来自于出殡仪仗队,对此话题的开辟之功实巨,但其说非为定论,值得重新探讨。"十二寡妇征西"故事来自于明代社火中的"六丁六甲"舞队,而此种舞队在南宋民间社火中就已存在,是从南宋宫廷傩仪中移植而来。"十二寡妇征西"故事乃民俗与民心之结晶,代表了民间故事衍生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3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于受婚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女性成为寡妇。男女在丧偶或离婚之后都有可能再婚。不过,人们对再婚的讨论往往指向女性,这也使得寡妇在再嫁时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除此之外,寡妇再嫁时还会受到夫家的挽留、年龄、社会阶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尽管寡妇相比于其他女性在生活状态方面有较多的选择,但就再嫁而言,她们仍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33.
剩女经济学     
正上一次见到陈志武先生的时候,天气正热。我们坐在北京华贸中心地下一层的书店里聊天,大汗淋漓。可是最后,他眼我说了一个更加让我冒汗的观点——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年长的二婚女人比年轻的初婚女人"更值钱"。这话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几年前,有外国人写过一本书叫做《性越多越安全》,就性伴侣的经济学涵义作了深不可测的阐释。以此类推,难道,这就是"剩女传说"在经济学上的解释?他说——从雍正年间到1929年,关于在此期间的中国妻妾买卖价格问题,他做了一项调查。最后结果表明,寡妇再嫁的交易价格比年轻初嫁女子的交易价格要  相似文献   
34.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35.
如影随形     
<正>头一次看见她,就觉得,这位夫人是从王江宁的《七绝》里走下来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她就是那样的少妇,脸上还有天真烂漫像蝴蝶那样绚烂的笑容。即使她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寡妇,即使她眼睛里全是哀伤和惶恐——她本人还是那抹杨柳色,挡都挡不住的亮光。  相似文献   
36.
胡静 《档案》2011,(1):38-41
清代甘肃的地方志中收录了成千上万个夫死守节的寡妇。由于天灾战乱连连、旌表措施不到位和福利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处于中下层社会的寡妇们不仅要为了养老抚孤、维系生计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还要忍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37.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名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个战胜自然的英雄形象。关于愚公形象的塑造,教参历来把寡妇之子作为群众支持移山的代表,以示"愚公的事业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侧面烘托愚公形象;一  相似文献   
38.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名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个战胜自然的英雄形象。关于愚公形象的塑造,教参历来把寡妇之子作为群众支持移山的代表,以示“愚公的事业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侧面烘托愚公形象;一线教师一直尊重这一观点。但经推敲《愚》文发现,把寡妇之子看作寡妇讽劝愚公移山的代言人,更利于愚公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9.
王谢恩  李黎 《知识窗》2006,(9):35-35
在古老的印度社会里,由于宗教迷信,男女极不平等,身为人妻者,只是丈夫的财产而已。一旦丈夫死去成了寡妇以后,她们就被当成女巫,遭众人唾弃。因而悲祷求超生,便成了印度寡妇痛苦灵魂的唯一宣泄渠道。  相似文献   
40.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风流寡妇》,如若改成《风流遗孀》,就会立刻韵昧全无。再如《旧事重题》是鲁迅先生回忆往事的一组散,后来结集出版时。先生已将其更名为《朝花夕拾》,使之立即有了浓重的诗情。试想,在黄昏时分捡起早晨的花朵细看细想。那思绪之联翩。那感慨之万千,不是足以让人品味再三再四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