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15893篇
科学研究   461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311篇
综合类   237篇
文化理论   92篇
信息传播   97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1532篇
  2013年   1263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1718篇
  2010年   1552篇
  2009年   1488篇
  2008年   1606篇
  2007年   1250篇
  2006年   988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62.
陕西省档案法制研讨论文暨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有奖征文评奖工作圆满结束。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6名。为保证此次论文评审工作公正,省档案学会组成了7人评审委员会,先后进行了初选、初评、推选、  相似文献   
63.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9-43
《南方日报》的发展是与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相关的。六年间六次改版,每次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绩。六次改版凸显了《南方日报》怎样的发展思路?其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瘦天下肥”——与曹轲关于〈南方日报〉六次改版的对话》探讨《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和党报改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2007年12月20日到21日,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65.
马俊 《中国广播》2008,(9):68-71
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广播访谈节日《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中连续播发的系列访谈“中国海军舰队横跨太平洋”中的开篇之作,主题突出,立意深远,现场感强,其不断创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与访谈嘉宾良好的互动都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回味的佳作。  相似文献   
66.
一、教辅报刊恶性竞争惨烈,走竞合之路迫在眉睫 在本文论述之前,让我们来看这样三个画面: 画面一:在一次由全国许多优秀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会上,某报的一个领导在发言中说:那个某某报嘛,办得很不好,管理上也很糟糕,你们最好别给他们写稿子,他们不但稿费低,而且付稿费还不及时!听者哗然.  相似文献   
67.
吴飞  程怡 《新闻记者》2006,(4):42-45
2006年3月11日-12日,由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公开与公正-司法与传媒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理论界、新闻传播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沪杭两地传媒业界人士共5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了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如何“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并针对有关法治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8.
畅晓明 《新闻三昧》2006,(1):110-111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9.
这是一位行为处事高调激昂的社长。他的专业博客引经据典、分析推理、魅力难挡,每天都访客过千,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传播专业类博客;他不时抛出的只字片语,更是因为富有远见卓识而被业内人士奉为圭臬。他,就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起吴海民,业内人士绝不会感到陌生,他那著名的“中国报业提前进入冬天”的论断至今仍让不少人不寒而栗。但是,更多的人认识吴海民,则是因为他手下那份叫好又叫座,票房飘红且依然极具上涨潜力的报纸——《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70.
无声的对话     
刘麟 《出版史料》2005,(4):22-25
1979年5月,承蒙姜椿芳同志的举荐,我奉调来京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编辑工作,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和翻译家开始了比较多的接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在最后时刻出了点麻烦,但总体情况良好,大家相处很是融洽,这一段工作和生活成了保持长期友谊的基础。有一张在莫干山屋脊头餐厅路旁石阶上二十多人的合影,就是大家经常回忆时所称道的。不过我在吃了一堑之后,希望换个环境,于是得到孔罗荪同志的关爱,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文学史料的征集工作。这样一来,又与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