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职业院校小语种教学工作与教师的职业经历和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职业院校小语种毕业生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原因有很多。本文从教师的职业经历和素质入手,分析了其对小语种教学的影响,同时提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2.
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交际工具,大语种和小语种是人类主观界定的语言种类概念。信息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孕育出就业视野全球化的理念,并以语言为桥梁把就业需求引向世界,使小语种人才不断走俏和小语种教学持续升温。高校须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和理智面对其发展趋势,以保证高校小语种教学健康发展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3.
文章通过对小语种文献数据处理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回顾,展示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在小语种文献加工及多语种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成果。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功能,使得NSTL在国内文献服务领域率先解决了小语种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和网上文献服务的多语种显示、检索等问题,对于网络服务系统多语种信息集成揭示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4.
鲁煦  金志茹 《海外英语》2013,(13):246-247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分析区域性小语种在我国的近况和我国小语种教育的现状,比对社会各方面在小语种人才中需求远大于供给的不平衡,认为小语种就业前景美好,并对小语种教学按区域特点提前介入学生课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分析了小语种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探析了小语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并具体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其中语言服务作为跨国、跨文化交流的先导和基础,在促进区域经济共荣和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方面被赋予更为紧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中国—东盟经贸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人才市场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分析与研究,提出今后如何加强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使之在贸易、旅游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7.
多棱视点     
《中国高校招生》2008,(2):22-23
08年全国自主招生高校新增9所;教育部:高考试卷引用文章将致谢权利人;2008年小语种招生高校新增6所;艺术特长生未经公示不得录取  相似文献   
38.
“考号……学校……专业:缅甸语(国家基地班,大三到语言对象国学习一年。)”我依旧清楚地记得两年前的这份录取通知书可爱的面容。此后,我选择了离东南亚较近的一个地区一一南宁,学习缅甸语,从此与小语种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在北方读呢?是啊,一个黑龙江考生没有选择在北方读书。却远离家乡,来到遥远的南方城市,难以置信。其实.主要原因除了当年北大、北外在黑龙江没有我喜欢的语种招生计划外,另一个原因是我认为这里靠近东盟,因此抓住机遇的几率也就更大。同时,也方便去对象国学习。出国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李博 《中学理科》2008,(12):23-2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语种有大语种的便利。小语种小语种的优势,下面本文就为学弟学妹们介绍小语种的优势,以及应如何选择与之相关的高校。  相似文献   
40.
小语种是中国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小语种的研究不仅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基诺语、怒苏语为例,说明藏缅语族小语种的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使用功能有所衰退,具体表现在青少年母语能力的下降、母语使用上出现代际差异、传统姓氏取名的改变等方面。本文提出对小语种实行保护的几个措施,包括政府积极扶持、民间广泛倡导、专家潜心研究、国家政策干预等,以延缓它们的衰退速度,为实现多语言的和谐并存、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