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登州是明代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建立卫所制度、筑建海防兵垒是明政府抵御倭寇侵扰的有效措施。山东沿海各地的海防遗存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亟需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2.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在考查广度、深度上有拓展、有延伸,在设问角度上有创新,更加凸显了试题的开放性,达到了借助开放性试题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目的。本文以全国甲卷文综第42题为例,谈谈个人看法,就教于方家,希望能对学生备考和教师教学提供些许参考。一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2题如下: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田琳 《历史档案》2023,(2):122-127
<正>明代军事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且多集中在卫所制度这一专题。关于军士的月粮饷银问题,学界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1))。从目前研究来看,其特点有二:一是针对九边边镇以及内陆卫所某一地区军饷的整体数额以及来源问题研究较多,但对沿海水军饷银问题几乎没有涉及;二是多从宏观出发对明代军制、军饷做整体性研究,但针对性不强。上海图书馆藏《武安王灵签》纸背文献内容作为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深入研究明代万历时期的水军饷银、水军军船、船员配置、水军监察管理等相关问题。一文书中水军所处区域判定上海图书馆藏《武安王灵签》为明刻万历公文纸印本,现存72叶。这72叶纸背文献按记述的总—分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反映“两关两游”水军总体情况的文书,共计8叶;二是以某一具体船型为中心,登记该船各类人员的数目及饷银数,共计64叶。在8叶反映水军总体情况文书中,笔者甄别出6叶文书均反映万历十九年(1591)十月份情况。这批文书中水军所属地未明确记载,但可根据内容判断。  相似文献   
94.
95.
西汉西北屯田与边塞防御在抵御羌胡袭扰及保障丝路畅通的同时,也为西北边郡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出土简牍看,边郡屯田组织与塞上防御系统虽分设官吏,各具职责,然其固守边疆与发展生产之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在屯垦、守御、通讯、物资供应等诸多方面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西北边疆的逐步扩展及屯田军事性质的不断加强,屯田与守御最终在西域地区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96.
东汉末年,在群雄割据的纷争中,曹操迎汉帝定都许昌,从此许昌在纷乱的局势中占据突出的地位。这一策略为曹操网罗人才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而此后开展的许下屯田又为曹操的势力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最初出于战略思想的考虑,曹操选择了许昌为都城,而在攻下邺城以后,政治中心随即转移,许昌作为汉末都城,其地位逐渐被遗忘。  相似文献   
97.
清代河西屯田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来看,其参与屯垦的社会阶层、阶级成分以及投资者的目的都与它时迥异。其参与屯垦的开发类型有军事开发型、经济开发型以及某些中小地主为满足对社会政治地位和权力的追求、实现其个人价值而投身屯田的开发类型。清河西屯田,既有利于巩固边陲防务,稳定河西的社会秩序,促进河西地区农牧经济的发展,又能够加强河西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8.
观海卫是洪武年间在慈溪设立的重要海防卫所,军事行政具有独立性,但与附近州县一直存在互动关系。明中叶之后,观海卫与州县产生了俸粮运送、赋役征收、里甲分担等环节的纠纷。在调整过程中,卫所与地方逐渐交集,军人及军舍和地方民户频繁交流。受到周边文化影响,卫所军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追求与周边民众趋同,最终成为宁绍社会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99.
溧阳古城墙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溧阳县以来,已历经2200多年.秦置溧阳县城在何处,考古和史料中仍未发现.西汉县治在今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原旧县乡所在地).东汉、东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迄隋初,设县治或屯田都尉府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唐初,又设县治在今南渡镇旧县村.唐夭复三年(903年)迁至今溧城镇,已历经1100年.  相似文献   
100.
自明朝初年以来,随着倭患日益严重,山东成为抗倭和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险要地区设置卫所,对震慑倭寇、保卫海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山东沿海卫所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梳理,并对部分卫所的设置过程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