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侧面烘托法,指的是通过周围人物的言谈反应,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借云画山","借柳画风"。  相似文献   
72.
蔺颖慧 《收藏界》2013,(1):137-137
2012年12月7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文化厅和省文联主办,山东画院和济宁圣城文化传媒集团等单位承办,山东共享物资集团、济南泰艺腾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齐鲁画风——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美丽山东中国画晋京展”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73.
何媛 《大观周刊》2012,(33):22-22
俞致贞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她传统的技法语言和原汁原味的古典工笔花鸟绘画风格.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俞致贞先生的画风及画法特点。  相似文献   
74.
岭南画派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璇 《寻根》2002,(5):28-35
晚清时期,西方化入侵,人心思变,西风日盛,国粹日衰,故当日广州国画画坛亦不兴旺。如山水、人物,因用功较深,名家不多。惟花鸟、草虫尚易突起,故能成画派即发生于花鸟草虫方面,即世所谓“居派”,指居巢、居廉兄弟画风,及其弟子辈诸子,以后演生日繁,社会上即名之为“岭南画派”。此与今天的“岭南画派”,名字虽同,而实大不同。  相似文献   
75.
张雨婷 《兰台世界》2014,(5):109-110
本文简述“虞山派”创始人王翚的绘画经历及其为人,并从其习画的四个阶段探讨王翚山水画的画风,从早年画作的清丽和柔、古朴雅致,至后期画风向苍劲老辣、浑厚有力的转变,最后总结王翚画风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6.
西方的美术教育体制,在土山湾画馆的画风教学上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作为中国西洋画风,"土山湾画馆"是西洋画在中国近代画史上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中国早期设计人才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77.
南宋画家马一角在画风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善藏"。而本文首先对他及其"善藏"画风作个概述;其次讲他在画中的"善藏"艺术;再次论述他在画作构图上的"善藏"之风;最后讲他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善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8.
外籍传教士郎世宁是清初宫廷供职时间最长的御用画家之一。他在欧洲油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技法,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这种兼容性画风深得皇室赏识,也在中国画史上独树一帜。郎世宁绘画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统治阶层对待欧洲艺术所能接受的态度。他的艺术实践见证了东西方在艺术交流中的排斥与吸收、互识与流变的过程,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9.
棠樾 《收藏界》2012,(1):43-45
浅绛彩瓷的定位,首先应当定在文人画意上,定在浅绛彩瓷的创作蕴涵了丰富的超越画面的"象外之旨"上,这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认为文人画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是一个能够囊括有关浅绛彩瓷定位的所有内容的概念。所以,我们试图做一些拓展性的工作,把文人画风、文人画趣、文人画品等概念从文人画意中剥离出来,多角度地把握浅绛彩瓷的文人画定位,多侧面地解析浅绛彩瓷的文人画形态。  相似文献   
80.
郑亚林 《今日科苑》2012,(4):2+131-132
郑亚林自幼系统学习绘画艺术,师从朱颖人、叶尚青、何水法、韩璐等著名画家。推崇清代虚谷画风,刚柔相济,虚中求实,立足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和传统进行创作,注重画面全局构图和墨韵气势,强调对物象的感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