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2篇
教育   540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通过对国内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状况、组织制度、实施成效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合西方国家硕士层次工程教育开展专业认证的经验,从认证组织、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2.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工程实践和工程职业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作为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创新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培养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培养过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主线聚焦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从构建层面、条件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衔接层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但目前仍缺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文章针对研究型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类研究型高校,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型高校在科研上的独特优势,探索性地提出了以应用型项目为载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施重点,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4.
在德国,倒垃圾是很讲究的。如果你一不留神扔错了地方,整个小区都可能跟着遭殃。在德国留学,我攻读的是环境工程硕士,课余我还到垃圾回收公司打工,切身感受到德国人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欧洲第一,垃圾分类系统也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5.
英语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该预习什么和怎样预习这个问题,学生没有主见,教师也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以工程硕士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实施三步预习法,引导和培养工程硕士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5所高校工科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证比较,本文总结了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纵向同质化、横向趋同性和品牌意识不强的现状。文章提出围绕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方式,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科群与产业群对接,培育工程硕士良好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的形势下,本文作者从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行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最佳模式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产学研合作工程中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发现其历程充满着学术性倾向与专业性倾向之间的较量.究其根源,工业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力量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学术性与专业性两者之间并非不可调和,决然对立.通过社会、企业与学生的选择与参与功能的发挥,搭建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桥梁是突出工程硕士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其管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由于工程硕士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育系统多主体的自主性、系统内各类关联引发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系统呈现多方面的复杂性.以此为依据总结和提出应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平台与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