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8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汪曾祺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其作品因风格独特、清新自然而享誉文坛。其中,《大淖记事》主要描写大淖地区底层人物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喜怒哀乐,处处彰显他们在卑微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性的高贵和纯净。这正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者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也使《大淖记事》在汪曾祺的创作过程和当代小说中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方立新 《教育》2012,(4):10
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学校,作为教育公平路上一道刺眼的风景,从来不缺乏关注。只是,媒体的关注,大多数时候重心都放在那些随父母流动的孩子身上,在这些孩子身后,作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却基本上在沉默和隐忍。他们,与他们所教育的孩子一样来自异乡,底层、边缘与"流动",也是他们的宿命。在很大程度上,他  相似文献   
123.
"底层写作"是21世纪初崛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潮流,它把关注的对象限定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通过描写他们进城前后以及在城市中的遭遇,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指控,深刻地揭示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正在加大的无情现实,对底层民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底层写作"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彰显出一种苦难美,对于我国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在迄今可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郑定文是一位近乎被忘却的作者,然而,上海沦陷时期,他却曾被时人誉为可与张爱玲并称的“极有光彩”的作家。在小说《魇》中,郑定文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毫无希望与亮色的底层生命世界,这底层人生中,看客式的市民身上不仅延续着鲁迅所言之国民性的冷漠,却还混杂了人类的怜悯与赏鉴、有限的同情心与恶意的窃笑等诸多复杂面向。贫困在此真正成为了考验情感和人性的试金石,人性亦在作伪中扭曲变形以致变得虚妄失真。  相似文献   
125.
卢十四 《大学生》2013,(13):130-130
年轻人漂到大城市,心里难免凄惶.觉得自己初来乍到,一穷二白,注定是这个城市最边缘最低层的人群。然而.这是错的。只消出门走一圈,就能看到那么多服务员.保安、农民工、天桥上的专业贴膜……他们何尝不比我们这些念过大学.坐进了写字楼的人更边缘.更底层?  相似文献   
126.
段淑芳是湖南专注于小小说创作的"80后"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关注底层生活,通过"含泪的微笑"等多种形式表达内蕴的深沉,诗意散淡的语言,使她的小小说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7.
在铺天盖地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的潮流中,如何才能在"农民工进城"这一固定的叙述模式中发现新的角度,将城乡冲突中农民工复杂的精神世界坦露在读者面前,是每一位关注底层的优秀作家都要面对的问题。《镇长的弟弟》没有从惯常的由乡村到城市的正面路径出发,而是独辟蹊  相似文献   
128.
黄彬 《现代教育科学》2024,(1):15-19+33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显著标识。从大学建设与改革的整体运行逻辑上看,大学治理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顶层设计能力、资源调配能力、行动执行能力、政策驾驭能力等关键支撑性要素。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遵循“人本”“系统”“精细”等基本理念和底层逻辑,着力提升治本能力、治标能力、精细化治理能力和共同体价值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9.
<正>在2008年12月的《重庆晚报》上刊出了一条新闻:《民工大蓬车队跋涉3000公里回家》,讲的是一群在广东汕头打工的四川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丢了工作,于是驾着三轮摩托,像游牧民族一样跨越数千里回到四川,并计划去西北寻找新的机会。中国底层人民的坚韧和顽强令  相似文献   
130.
范小青的《城乡简史》从农民进城的原因中反思乡村人的生存处境及精神状态,以其独特的感受对现代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差异及人众的价值观进行严肃地探寻和追问,并以文本的形式展示出这种差异和倾向,成为的底层叙事的新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