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243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和中国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中西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翻译理论,以期为翻译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992.
任何类型的教学大纲都应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和学习理论基础上,文章尝试就理论角度对结构型教学大纲与任务型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意在找出其各自的特点,探讨它们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适用性,同时对这两种大纲进行归类。  相似文献   
993.
李清熙与朱淑真在词中塑造的女性大多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反射.其中在婚前两人描写的基本是清纯少女形象,而婚后两人词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出现了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有家世背景、婚姻经历、生活环境等因素.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影象,较之那些"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94.
英汉商务语篇中有着大量的概念隐喻来再现抽象的概念文本。结合文化对这类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英汉概念隐喻具有文化倾向性,即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商务活动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英汉商务隐喻现象,还要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995.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李金凤 《文教资料》2009,(21):36-38
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和马采语的共同特点之一.汉语和马来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量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则是差异性大于共通性.本文就汉语、马来语在量词省略、语法形式、借用量词、量词作句子成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7.
“财务管理”是各经济类专业都要求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其明显特点是公式较多,学生较难掌握。文章总结出重视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公式含义、比较公式异同、联系相关公式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98.
段鸣 《陕西教育》2009,(3):91-91
习语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不相同.从日常生活现象及动植物方面来考察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9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是语言中对民族文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直接反映出一种文化现实,并体现出文化的特点.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在翻译英汉习语时特别注意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使文章翻译的更通顺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义项类别,讨论"能"与"可以"能够相互转换和不能够相互转换的条件,并对二者的表达功能和使用的语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