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材料中的托尼在成长中逐渐学会了放弃,他的生命于是实现了从无所得的啼哭到有所得的幸福的飞跃。托尼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会舍,才有得。  相似文献   
52.
我的观感     
这篇文章以弘一大师言行,说明"生活的艺术"──"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本文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A.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作者透过对话,形塑弘一大师的和善与超脱:"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的运动";同样地,也展现了作者夏丏尊对弘一  相似文献   
53.
因体而教     
聆听易理玉老师的课,犹如看清风拂过水面,自然、亲切,宛转成纹。看得出,易老师是一个真正被这篇文章感动的人,一个真心喜欢学生的人,一个把课堂当成自己生命场景的人。易老师自己不"炫技",不"渲染",不"作秀",她只是一个朴实的穿针引线的人,一个以惊喜的语气鼓励学生的人,一个真正"平等的  相似文献   
54.
《初中生》2015,(7):32-33
他们,是文学书画大师,用智慧和真诚感动世人;他们,可歌可敬,是对中国责任有所担当的人.我们满怀温情敬意,向中国20世纪八位大先生致敬!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中国话剧开拓者之一.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据说,弘一法师出家后,诸艺俱废,唯一没有荒废的便是书法.其书法之可观处,今人以为清虚超迈.而当下书坛,“五色炫目”.  相似文献   
55.
该文在总体梳理李叔同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进行了学理性的分析,明确该传纵向为主、纵横结合的架构隐含了金梅对弘一内在精神的理解与把握,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弘一的个性气质,探讨了弘一研究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两个谜.  相似文献   
56.
《收藏》2012,(16):31
今年是朵云轩拍卖成立20周年。2012年7月12日,为期三天的朵云轩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四季酒店落幕,最终以4.06亿元的总成交额圆满收官。其中张大千的丈二巨制《赠李秋君晚波渔艇图》以2875万的成交价在此次春拍中拔得头筹;而在古代书画中,王翚的盛年山水精品《溪塘佳趣》也以2185万成交。在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的环境下,朵云轩可谓大力逆势上扬,也彰显了收藏家专业的鉴赏水准和前瞻的投资眼光。  相似文献   
57.
朱浩云 《收藏界》2012,(4):96-99
提起李叔同或是弘一法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二十世纪的文化名人而言,李叔同恐怕是为数不多的不存在任何异议的人物,也是最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的高僧。 艺术天才 雄视古今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号息霜,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暮年号晚清老人,平生所用笔名别号有二百余,浙江乎湖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富裕之家,后父亲又经商,  相似文献   
58.
正有人说,做教育的人应该具有宗教情怀:虔诚,庄敬,执著。今天,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态,要回答好"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两个根本问题,的确是需要坚定的教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来做支撑。否则,做人就会心神散乱,随风而行;做事就会东敲西凿,折腾不已,自然是教育做不好,学校也办不好的。因此,这里的问题是:你是否在以诚实之心做教育办学校?弘一法师有言:"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他说的是待己待人,治学治事,要以诚实为本。办学兴校,教书  相似文献   
59.
《学语文》2004,(9):112-113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秘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微光片羽的,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  相似文献   
60.
咸与淡     
忽然想起一则关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应老友相邀,在老友的住所小住数日。其间,弘一法师用餐时,享用的仅是一碗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有一回,老友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便说:“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