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41.
《全国新书目》2013,(8):77-7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在“中西医结合”的梦想中创造一个医学奇迹,但这个美梦一直都未能成为现实,相反,在这个梦想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被阉割了的中医,是一个附属于西医的中医,是一个被异化了的怪胎,是一个噩梦。其实,中医自医圣张仲景以后,就被无数“不念思求经旨”、“崇饰其末、忽弃其本”、自以为是、耍小聪明的所谓这一“家”那一“派”的庸医们糟蹋上千年了。只不过从19世纪末和上个世纪初到今天,中医被糟蹋得更加变本加厉了而已。当年一些出于对西方科技快速发展的仰慕而想当然地认为西医一定比中医“先进”的而要“锐意进取”的人们,就花了不少心思试图用西医的病名“统一”中医的病名。1913年的北洋政府曾明命令废止中医。  相似文献   
42.
《健身科学》2008,(1):49-49
饺子原名"娇耳",流传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  相似文献   
43.
44.
陶勇 《全国新书目》2008,(16):39-39
《千古中医故事》是《百家讲坛》于5月中旬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该节目由百家讲坛5位当红主讲人孙立群、王立群、郝万山、纪连海、钱文忠首度联袂推出。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据《百家讲坛》栏目组的一位编导说:"《千古中医故事》是《百家讲坛》开播以来观众拨打电话最多的节目。"  相似文献   
45.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剂,以其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来调畅气机,平和寒热,使脾胃之气冲和,恢复正常的腐熟运化功能.笔者认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实质是以"和"为理念,和其阴阳,和其气机,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47.
一 我就读的小学位于伏牛山南麓,白河之北,那是一片至今仍让后人骄傲的地方,它出过张衡、范蠡、张仲景、诸葛亮等前辈,汉刘秀的东汉国都最初就建立在南阳。但由于交通闭塞,水、旱、蝗、汤的轮番侵扰,这片土地仿佛是被甩掉的一节车皮,当年繁华地的滞后与愚钝说来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我直到1953年才在县城李青店见到第一辆拉货的大卡车,至今仍对汽车排出的尾气味保持着亲昵的好感……  相似文献   
48.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是医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一生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他的《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学经典。他坚持勿求名利、众生平等、追求真理的"仁爱"观,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博大精深的"仁爱"思想不仅成就了"医圣"之名,同时对后世医学家优秀医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仁爱"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弘扬张仲景的"仁爱"思想,有利于推动正确义利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9.
《家庭教育》2005,(9B):47-47
张仲景是东汉的名医.他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就在冬至鄢天给穷人送药治伤。这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了以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相似文献   
50.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秦汉化”部分有一幅《导引图》,而书中字只介绍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医学家,并未涉及《导引图》。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可能就此认为是华佗的《五禽戏图》。二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