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潘九娘是梅山山歌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子,潘九娘的故事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杨益与潘九娘》是梅山山歌发展成熟后的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梅山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由它可以窥见梅山文艺,特别是梅山山歌变化发展的脉络.从梅山山歌《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可以探视出梅山女性的情感特征、人文习俗与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32.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土家族区别其他各民族的重要标志。基于对土家族山歌的前期文献研究,结合土家族山歌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土家族山歌的传统传承方式及其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总结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对土家族山歌传承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进三推”模式。  相似文献   
33.
壮族村寨是传习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单元,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是保育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生境。通过对那贯屯的田野考察发现,壮族山歌文化的传统生境已然嬗变,山歌文化传承的村寨依托已经消解,山歌传承现状和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4.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写作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鼻祖。自此,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盛唐时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  相似文献   
35.
李蔚 《现代语文》2013,(1):39-41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山歌是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新化山歌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当地风土人情。山歌的语言别具特色。本文从方言词汇来分析新化方言:分析特色的副词和代词,以及形容词和称谓词的构词形式。  相似文献   
36.
尝试用田野调查法、走访法、资料查找等方法,结合客家学、音乐学、社会学等学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首先分析梅州客家山歌的现存状态,进而寻找新时期梅州客家山歌面临困境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提出传承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7.
通过学习民族地方音乐,让学生了解了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几年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引进了客家山歌进校园的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8.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39.
民族山歌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将民族山歌引进思品课课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教育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相似文献   
40.
黑衣壮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是受制于黑衣壮特有的审美关系及其表达机制的,即受制于"黑"的文化内涵,从而受制于民间约定俗成的围绕着"黑"的神话机制,其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的黑神话语机制呈现为多层累和仪式化的象与幻象结构,它们都是导源于"黑"的集体无意识即原型意象."黑"的文化内涵和黑神话语是黑衣壮山歌艺术最为根本的象征表达.总之,黑衣壮的山歌艺术得自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生产及其阶级斗争的经验、体验,在意识形态塑造中又受制于内在的黑神话语机制的制导,因此能以身边的所熟悉的自然景物、生活生产为主要象征对象,把生活话语即民俗话语提炼为诗、歌、舞有机统一的审美话语即山歌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