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81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02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朱天册 《武当》2006,(1):21-21
形意拳好学、难练。这是众多习练者的一个共同体会。“好学”是指形意拳动作简单,一看就会。“难练”不是指“拳架”,而是指形意拳“拳劲”难找。练剑有“剑诀”,练拳有“诀窍”。道经云:“道真穿不真,修道枉劳神;祖师真诀窍,知窍便成真”。  相似文献   
992.
张凯 《精武》2006,(6):34-35
十二炮和夫子三拱手同是京都会友镖局创始人宋老迈独创的秘传绝技。十二炮实际就是三皇炮捶技击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十二种不同打法的简称,但实际对抗中可以结合其它技法,演化和发挥出更多的武术内涵,不能局限于十二种打法。在军事战斗中,应该根据敌方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己方的调整和部署,力争掌握主动而不败,武术实战之理亦然。十二炮的技术核心就是一个“活”字,不论十二炮还是夫子三拱手,都是活的实用技术,而不是死的打法。下面,举例说明十二炮在实战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993.
章明辉  张文艺 《精武》2006,(8):41-41
心意拳是一门技击性极强的拳术,得到许多习武者的喜爱。但其传播和继承总带有保守神秘的色彩。没接触时它总那么神奇,学练后总感到迷雾重重:这样短小裹束的动作能打人吗?怎样才能打出其灵劲呢?它的修习进阶为何?下面把笔者的修习感悟与拳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更希望能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模仿阶段一般先练踩鸡步和打摇闪把。踩鸡步时,要体会自身三尖是否相照,身体是否有裹束之  相似文献   
994.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高探马第一动两掌虚合左掌以小指引导向下收撤,掌心翻转向上,到上腹前止,小臂要平,指尖朝右。右勾松开变掌,屈臂至右耳旁微微下沉,指尖向左,两掌虚对,同时微左转,长腰立身,左脚微收,脚尖虚着地成虚步。重心集于右脚,面向正东,目平远  相似文献   
995.
韩静波 《精武》2007,(3):16-17
直顶肘我(右者)右手虎口向上抓敌左腕时,敌若以解上托抓压腕之手法压我右腕,在敌蓄肘时,我突然转身对敌,右肘尖垂下,使敌方无物可压而压肘落空,并以一面花发力方法,身形下沉,足跟蹬地,以直顶肘顶击之(图1~图3)。要点:这是一种出人意料的解法,主要是我以改变被拿部位的方法,使敌形不成拿压我所需要的态势。  相似文献   
996.
王安林 《武当》2007,(9):7-10
一、图解练习说明1、练拳方向传统练拳的方向,是根据练功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晨练拳要面往东方,有迎太阳之意;中午练拳要面向南方,有敬太阳之意;下午练拳要面对西方,有送太阳之意;晚上练拳要面朝北方,有意接  相似文献   
997.
六合拳论     
郭强  成守海 《武当》2007,(9):34-35
六合拳法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是锻炼人的精神、意念、内劲与身体四肢百骸合一,以技击为宗旨的拳术。由于六合拳动静结合,内外双修,刚柔相济,从而要求在演练与技击中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统一,故为之六合拳。  相似文献   
998.
谢礼波 《收藏》2007,(6):157-157
由于曾在青海工作几十年,我的玩石之路是从青海起步的。我深深地喜爱着青海的黄河石,喜爱其抽象石的凝重古朴,也喜爱象形石的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999.
杨群力 《武当》2007,(8):9-11
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相似文献   
1000.
寿祥 《精武》2006,(12):41-41
太极拳的美奠基于形神合一。如果仅仅着眼于一招一式的外在美,而不深及其内在的意蕴、神韵,则会损害太极拳精、气、神的浑然统一,背离太极拳的真谛。谈到太极拳的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一、形式美形式结构的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产生了太极拳的形式美。形式美约可分为以下诸类。1.仿生美太极拳的拳势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形成了诸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一些仿生象形的动作,其容易引发习练者的形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达到动作的形象化,从而把握太极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