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813篇
科学研究   82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31.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原则和步骤.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提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2.
苗馨 《大观周刊》2010,(41):99-99
本文就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紊质和效益,分析了现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33.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在这里,十八大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更多依靠",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34.
循环经济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应当构建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主体,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市场,并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5.
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请审议的计划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被写进计划报告中,表明我困政府对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高度重视和认可。而要在我国顺利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关键问题是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为大计,以环境教育为根本。  相似文献   
136.
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准则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包含四项准则15项指标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为实证对象,对2006—2011年烟台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表明利用突变理论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是可行有效的,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7.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和消除经济发展对生态及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GDP的增长,从而切实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8.
苏杨在《中国发展》2005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基本国情决定了基本国策。在我国被放到基本国策高度看待的政策目标,有控制人口和保护环境。就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形势而言,节约资源应该增列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最高效率地节约资源,也是最佳的环保手段,因此,发展兼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完全可以作为工业化阶段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类似“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9.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循环经济在环境法制建设中属前沿领域,目前主要囿于少数经济和环境法制发达国家,且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立法实践上都差异很大。这一“阳春白雪”型的新事物能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生根,能否适应我国的实际成功地“本土化”,这些问题正成为我国环境法研究的新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40.
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它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废弃来支撑推动的,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严峻局面。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