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6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教育   41958篇
科学研究   4605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1027篇
综合类   1413篇
文化理论   135篇
信息传播   1818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840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1016篇
  2020年   1113篇
  2019年   1100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951篇
  2016年   1005篇
  2015年   1648篇
  2014年   3457篇
  2013年   2999篇
  2012年   3229篇
  2011年   3741篇
  2010年   3130篇
  2009年   3099篇
  2008年   3396篇
  2007年   3060篇
  2006年   2457篇
  2005年   2298篇
  2004年   2179篇
  2003年   1943篇
  2002年   1948篇
  2001年   1760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已有研究文献分类、归纳的前提下,分别对大型体育赛事所涉及的相关产业经济效能、赛事无形资产开发以及赛事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以此对可进一步研究的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波及的基本理论、不同规模的体育赛事自身的经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3.
为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本力图从道德品质形成的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着手分析,以期达到德育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4.
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认识了科学上的几种心理效应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我们的社会、家长、教师的某些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和古代先贤们对德育的精辟论述为依据,结合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就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债转股是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一种新思路,对于缓解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推进金融改革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应有理性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并控制不利的方面,以真正实现债转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李雁杰 《视听界》2001,(3):29-30
互动又称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传统的互动基本上是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所形成的直接互动,现代社会的互动则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了以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48.
高职院校强化德育势在必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形象性、以及强烈的意识影响等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因此应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整体构建德育工程;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不断开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