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忠孝说     
忠孝,以至仁义、道德、礼乐、善恶,此类义理、伦理词汇,使用频率较高,表面上看意义明了,古今皆同,好像一种"公理",实际上极难确指。由《庄子·人间世》"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二句互释,可知"忠孝"的重点在于"不择",亦即不可选择。君父的身份是先天决定的,所以尽忠尽孝是不能改变的。此殆是"忠孝"之本义。  相似文献   
122.
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伦理观很多前人概括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我认为中华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日:“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国君的关系?就是义。所谓义者,宜也,就是适当,就是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上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义,  相似文献   
123.
“我是温小琬,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现年14岁。奶奶双目失明,常年卧病在床。爸爸外出打工,家中靠妈妈一人支撑。我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为奶奶端茶送水,给奶奶捶背按摩。我还学会了熬药。奶奶每次服药前,我都要先尝一尝,看药水烫不烫,苦不苦……”日前,利川市汪营初中801班学生温小琬在全校“忠孝雅诚”主题德育汇报会上,深情地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仅仅是全州‘忠孝雅诚’主题教育这组晶莹剔透‘浪花’中的一朵而已。”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卫国自豪地告诉笔者。  相似文献   
124.
忠孝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习的,结合《效颦集·宋进士袁镛忠义传》谈谈论新时代的忠孝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