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426篇
  免费   1592篇
  国内免费   2900篇
教育   745569篇
科学研究   47416篇
各国文化   1051篇
体育   14407篇
综合类   22858篇
文化理论   4828篇
信息传播   45789篇
  2024年   2848篇
  2023年   11469篇
  2022年   9932篇
  2021年   11992篇
  2020年   11632篇
  2019年   12844篇
  2018年   6452篇
  2017年   11598篇
  2016年   14252篇
  2015年   25077篇
  2014年   64714篇
  2013年   53884篇
  2012年   64655篇
  2011年   70289篇
  2010年   61838篇
  2009年   62017篇
  2008年   67505篇
  2007年   53692篇
  2006年   43625篇
  2005年   40702篇
  2004年   40533篇
  2003年   37727篇
  2002年   31943篇
  2001年   26222篇
  2000年   21618篇
  1999年   6258篇
  1998年   4025篇
  1997年   2971篇
  1996年   2187篇
  1995年   1649篇
  1994年   1397篇
  1993年   1074篇
  1992年   947篇
  1991年   749篇
  1990年   619篇
  1989年   55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7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0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科学中的史学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学习历史的过程可以吸取前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可借鉴各国成功的范例,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92.
993.
璞文 《神州学人》2000,(6):28-28
这是中国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日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说的话。  相似文献   
994.
995.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教育担当着关键性的角色。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现代科学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也是其前提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指出 :“时代的发展 ,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要求高等学校成为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的诞生地、发源地。”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 ,明天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新的经济形态 ,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更对跨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大学如何成为新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 ,并成为知识产生的孵化器呢 ?一、高等教育必须树立适应创新时代的教…  相似文献   
999.
吕向阳 《江苏高教》2000,(6):99-10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翼。只有使科学、人文达到沟通、整合 ,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引导 ,使理性与情感、意志交融 ,才能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科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经验性、知识性、技能性知识的传授上 ,而应突出科学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形成 ,致力于批判谬说、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这两种教育的渗透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去代替另一种 ,也不是用一种去统率另一种 ,而是使人类在变革自然的科学活动中 ,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一、文理渗透是时代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00.
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5项工作,这5项工作的实施都与教育有极大的关系,文章逐项论述了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总体设想,这与教育状况也有极大的关系,文章分别论述了总体设想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