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63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士军 《现代教学》2012,(10):19-2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策略单一等问题,这成为我校可持续推进教学与科研的"瓶颈",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与研讨,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一、参与——青年教师培训的第一要务伴随着新课改的大规模推进,教师培训可谓轰轰烈烈。综观各地开展的教师培训,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集中的系统培训,即理念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二是一些专题式培训,比如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92.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2,(11):80-80
●潘新和:先做"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一个学者型教师,要对学科教育史有基本的了解和研究,要先做学科"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这是无可逾越的铁律。否则,一定只能成为空头"教育学家"、伪"教育专家"。(《福建教育》2012年4期)●李晓风:历史学科教育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中学历史学科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对人和社会的领悟,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关怀。  相似文献   
93.
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与‘学会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反思性教学,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避免教师教学的盲目性,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95.
高校学术期刊主编三型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高校学术期刊目前主编构成的实际情况,认为大致可分为专家学者型、编辑业务型、行政管理型三种,并探讨了理想的主编标准,认为学者型主编应编辑化,编辑型主编应学者化.  相似文献   
96.
编者按 在我国新闻界诸多名家中,艾丰是颇有代表性与特点的一位。他是大器晚成者,起点高、步履大,从读研究生到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再到走上经济日报总编辑领导岗位,是改革开放20年间迅速成长、成熟并卓有建树的一个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97.
《辅导员》2014,(15):3-3
<正>李小松,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一直被誉为是一位学者型、科研型的校长。从教30多年,李小松校长全心全意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挥洒在教育战线上。在教学科研领域,他先后主持了9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  相似文献   
9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报道地位也随之上升了,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然而,在报道的实践中,新闻同行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新闻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双的题材,如何写好市场经济新闻便成为新闻界近几年来一直热衰研究的话题,本文则想着重谈谈如何写好引导性市场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99.
学者型校长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备条件,为提高校长的理性思维水平,要从加强学习,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理性思维品质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与善、幸福与德性、幸福与快乐、幸福与现实活动、幸福与思辩活动的各种关系,指出幸福是一种善,一种现实活动,且是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现实活动;它是一种最高的善,它是一种最高的快乐,它是终极的、自足的,也是有条件的;而人的思辩活动是只有神才配享有的最高幸福,思辩的人、思辩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