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1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谢景芝 《红领巾》2005,(4):100-102
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女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的平等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女性社会地位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中以当前社会女性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及原因为分析对象,在探讨影响女性顺利就业和再就业的因素后,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语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思想和文化。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构词和句法两个层面初步探讨了两种语言中常见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浅析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书信中的词汇具有正式,简明的特征。在商务书信中多用小词,动态词,缩略语,有积极意义的词和模糊词,少用或不用大词,静态词,陈腐的词以及带性别歧视的词。  相似文献   
15.
郭翠萍 《现代语文》2007,(11):25-26
一、汉语中性别标记不对称的现象 (一)在称呼词上的体现 性别标记的不对称首先表现在对对方身份的称呼上.在我国封建社会,女子长期没有地位,出生后也没有名字,出嫁前随父姓被称为"氏",嫁后再加上夫姓称为"×氏",或者直接冠上夫姓称为"×夫人"或"×太太".  相似文献   
16.
姚丽萍 《考试周刊》2007,(32):37-39
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称谓语、词汇和宗教信仰中的体现作了探讨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也愈演愈烈。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着手,分析、探讨了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恶劣影响,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相关研究不仅可以开拓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还能为实现人尽其才、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种族主义的一面,又有关注性别歧视的一面。本文结合《库娜图》等四部作品,探讨了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者在思想、态度和文化观念上的反映,与人们的社会态度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且简要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英语歧视现象的现状和改革。  相似文献   
20.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由来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5年9月24日,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了第11246号行政命令,标志着“肯定性行动计划”(the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正式出台。30多年来,关于肯定性行动计划存在与实施的必要性的辩论在美国国内几乎从未间断过。自林登·约翰逊总统以来的历届美国总统差不多都要在这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克林顿总统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不史无前例地公开命令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一项调查。一时间,这一计划成为美国上下关注的热点之一。“肯定性行动计划”是如何产生的,其历史影响是什么?这些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