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4549篇
科学研究   34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62篇
综合类   319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59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阐述了X染色体失活的机理及其对伴性遗传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是中性的(neutral),英语本身同样也不是性别歧视性的。许多词语之所以带上歧视色彩,是英语化赋予的,本主要讨论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原因和现象并对女权运动后性别语言的趋势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级以上篮球裁判员队伍基本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国家级以上篮球裁判员的队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篮球裁判员地域分布不均、性别结构失调,学历水平较高,但总体英语水平及科研水平较低,尚无职业裁判员.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信念和行为的性别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 ,与男生相比 ,女生的体育意识相对较差 ,心理、社会效果的信念较低 ,从而导致了运动参与水平的低下。调动女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9——18岁学生最大吸氧量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复盖式纵向研究法,对9—18岁男女学生的最大吸氧量进行连续4年的直接测定,分析研究了其自然发展规律及年龄、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然物拼搭游戏作为一种典型的情境性学习活动,具有幼儿感兴趣、操作性强、可持续探究等特点,能为幼儿提供深度学习的空间。幼儿在解决拼搭问题的过程中批判性地思考并积累经验,在经验的迁移中不断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实现了自然物作品从“小”到“大”、由“平面”到“立体”、从“单个”到“整体”的突破,有效促发了深度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建构经验及技能。  相似文献   
18.
“红绿”融合发展,既“以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又“以绿色发展传承并弘扬红色精神”,“红绿”相辅相成,具有多层次的立体内涵,并与中国特色新闻学形成多层面的互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中,“红绿”融合发展这一具象性的核心议题,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倡导和实践,为中国特色新闻学实现积极的视域融合,实现具有主体性的理论构建和话语构建提供了内生的实践动力和历史契机。同时,中国特色新闻学对“红绿”融合发展相关新闻传播舆论框架的构建,也应蕴涵在其重新阐扬中国文明传统视域,并把新闻传播融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逻辑的理论构建思维中。  相似文献   
19.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际遇,着眼传播研究深化的时代需求与未来走向,邵培仁教授新著《媒介地理学新论》展示了迈向关系范式的媒介地理学研究图景与实践价值。根基于communication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关系意涵,该书锚定媒介与地理互嵌的范畴共同体,重新发现元媒介意义上的传播意蕴;以时空勾连中的“关系转向”立论,将媒介视为“天地人一体与延伸”的关系存在,搭建以“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尺度”为核心关系轴的媒介地理学研究框架;以多学科范式的整体式视域融合建立媒介地理学学科范式,具象并回应“人类整体传播学”的问题空间;在天下文明观的坚守中彰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传播学旨趣,释放中华传播思想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话语创新价值,激活人类实践研究与人类文明创新的媒介地理学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在办刊实践中重视"读者来信",是编读对话展开的重要前提.但光有这一前提似乎还显不够,作为编辑,还必须重视编辑意图的表达.编辑意图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编辑手记"便是非常普遍而重要的一种.笔者曾担任一家面向学生的、省级青年期刊的执行主编,每一期都要写一则"主编手记",与"读者来信"并列地编排在一起,其目的在于,为刊物营造一种平等、亲切而生动的编读"话语场".这里,笔者结合具体的"手记"文字,对编辑手记的撰写理念略加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