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严军 《辅导员》2014,(11):7-7
挪威当代最具实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恩德仁·伦德·爱瑞克森(EndreLundEriksen)近日携最新儿童凄物《峻达岭的小怪物》来华宣传访问,分别访问了上海、广州和北京。挪威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特意邀请本刊者参加。  相似文献   
92.
作为韩国电影新潮流的代表性导演,奉俊昊最为擅长的就是在类型片的框架下关注边缘群体和底层民众,以极其敏锐的视角关注社会现实。文章选取奉俊昊2006年编剧、执导的电影《汉江怪物》,运用符号学的方法,论述电影中的人物符号、怪物符号、场景符号,挖掘形象、角色、空间之外的“所指”。《汉江怪物》虽然是奉俊昊较为早期的作品,但是统一于奉俊昊一直以来针砭时弊的创作特色,揭露了韩国社会存在的“异化”和“怪象”,而其中对于工业社会中家庭以及个人生存危机的叙述具有一定普遍性,这也就容易为海外观众理解认同。  相似文献   
93.
嘉木 《父母必读》2014,(11):20-22
“小怪物”是风靡挪威的动画形象,它的创作者——著名儿童文学家恩德仁·伦德·爱瑞克森和知名插画家恩德仁·思甘德夫来到了北京,带着对“小怪物”的好奇,本刊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访谈。访谈中,两位创作者告诉我们,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告诉世界各国的孩子:生活中要包容形形色色的不同,面对纷争、解决问题,大家平等地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快乐相处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4.
外星清洁工     
春天的傍晚,我漫步在小区的道路上,闻着春梅的香气。突然,天空一道金光闪过,一个碗状飞船降落到地面,走出一个大脑袋、八条腿的独眼怪物。我连忙跟着它来到大街上,只见怪物挥舞着八条腿把瓜子壳、果皮等全吃进了肚子,还跑遍整个城市,把塑料袋、废电池等捡起来,扔进了飞船。我十分好奇,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  相似文献   
95.
怪物宝宝     
最近,大袋鼠跳跳一度成为了大草原上的新闻焦点。 这可要归功于她从小就爱出风头。且说这跳跳到了出嫁的年龄,爱出风头的她自然不肯服从族长的安排,又想借此机会来大出风头。所以,跳跳将老公的范围锁定在了其他动物身上。“选狮子吧,  相似文献   
96.
自从迪斯尼和皮克斯公司联手推出了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之后,3D动画电影就不断向我们展现出她那迷人的魅力。从《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冰河世纪》到今年的《功夫熊猫》,票房一个高过一个,而中国的3D动画行业也以《摩比斯环》为起点,在一片褒贬声中逐渐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97.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但怪物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它被指定的身份和命运。怪物最终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与人类为敌的“怪物”。怪物的身体和它的罪行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98.
春天来了,风依旧寒凉。窗外的世界很安详,平时拥挤的街道也不再车水马龙,城市和乡村都显得安静而空旷。这个春天,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怪物"从潘多拉的魔盒里跑出来,它挥舞着看不见的魔爪,钻进人们的肺叶里肆意破坏。它那畸形的阴影,从武汉扩散到全国,让我们不得不宅在家中。我们和这个春天,隔着一道门扉,我们在里边,她在外边。面对这个春天,你想到了什么?也许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也许会感到焦躁和恐慌?  相似文献   
99.
蜜月旅行归来,史莱克和菲奥娜给朋友们播放他们的蜜月录像,并且得到了一个消息——菲奥娜的父母,即“遥远国”的国王和皇后,知道了女儿终于找到了真爱,邀请女婿回国一聚。可是问题也来了。菲奥娜的父母一直以为女儿嫁给了魅力王子。可是他们却发现原来乘龙快婿不仅是个700磅重的大怪物,而且还脏兮兮的,他最  相似文献   
100.
李蔚 《山东教育》2008,(5):48-49
李蔚:“年”在我的心目中是热闹、快乐、温馨,甚至多少有些疯狂的。可它在传统故事里却是个吃人的坏蛋怪物。说实在的,我内心里一直很抗拒这个故事,因为它跟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差距太大了。直到看了《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年“是寒冬里的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物。”这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点开了我这类人的心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