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15篇
科学研究   146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一是所写景物不同。两首诗虽然都以荷塘景色为描写对象,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下简称《晓》诗)写的是诗人对整个荷塘的总体观感:满眼碧绿的荷叶远与天接,荷花在日光的映照下格外鲜艳夺目,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盛夏的西湖之美远非其他季节所能比。这首诗主要写西湖的静景。而《小池》(以下简称《小》诗)写的是诗人近距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3.
冉守训 《钓鱼》2005,(2):52-52
这条小巷中,住着十几位喜欢钓鱼的离退休人员,大家经常在一起垂钓或谈经侃技,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赋诗填词。虽然造诣有高有低,但个个文思奔涌,或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每每都有咏钓新作。正如我们的“诗评家“李大个子所说:“这些诗词,是发自肺腑的垂钓者之歌,可以鼓舞钓志,增添情趣,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卡通读物是当今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图书,他们在思想、生活及行为方式上或多或少地受着卡通读物的影响。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卡通读物在审美情趣,、道德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论李贺诗     
李贺是一位杰出的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抒发个人怀抱,或关心国家政治,或怀古咏史,或赠别酬答,而那些感流年,叹人生的作品,则以诡异凄艳的特色在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唐代诗坛独辟蹊径,更为唐诗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听到法国人解释艺术家一词,是在三年前的夏天。那是个星光灿烂的晚上,我与我的导师夫妇正在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一间意大利餐馆吃饭。这餐馆饶有情趣:张张小桌都燃着一支红蜡,光影摇曳,烛泪点点,令人无端生出遐思一串…… 遐思未逝,便来了个吉卜赛女郎,携把吉他。这吉卜赛人长裙百褶,手镯铿锵。只见她右手往六根弦上一抹,听起来,竟像有谁向平静的湖面  相似文献   
17.
18.
淡水夜钓,主要是在夏秋进行。夜间钓鱼,独有乐趣:夜晚凉快,边乘凉边钓鱼;鱼儿饿了,吃食迅猛,频频上钩,大过钓瘾;凭手感、听觉、灯光判断鱼儿咬钩程度,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解读》)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如何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地进行情感渗透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情由境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