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31.
浅析惜春性格孤介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惜春是<红楼梦>里贾家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曹雪芹对她的评语是孤介.惜春孤介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无奈和伤痛.客观上,是她自幼丧母,父亲忙于修道,在家为嫂不容;在荣府同样没有得到祖母的恩宠.生活加在她身上的冷漠、孤独养成了惜春孤僻的性格.在贾家,她年龄小,人微言轻,又因不受祖母宠爱而被人忽视.由于成人的疏忽、漠视而得不到恰当关爱,形成了她孤介的性格.主观上,生活中她为了保护自己深居简出,尽量少和人接触;躲在自己的蜗居里冷眼看周围所发生的人生悲剧和丑恶的闹剧;当希望与悲哀一起泯灭时,她自愿"缁衣顿改昔年妆"让自己做一个"独卧青灯伴古佛"的遁世者,逃离这腐朽不堪的污秽之地,让青灯古佛伴其终结一生.  相似文献   
32.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  相似文献   
33.
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惜春的尴尬处境:非主非客的身份使她融不进去荣国府的生活,肮脏污浊的宁国府是她不愿意回去的家,尘世的最后一片净土大观园血雨腥风,最后的归宿佛门也有一份可预知的不洁净。  相似文献   
34.
《红楼梦》惜春性格的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惜春是贾氏四姐妹中最年幼者。自幼既未得到父母关爱 ,又没有兄嫂照顾 ,生活在外祖母的庇护之下 ,形成了情感上的冷、脾气上的僻和思想上的执的特点。在姐妹中不善言语 ,只是随班而行。但是她常与方外人交往 ,与槛外人相厚。作者虽赋予惜春独擅丹青的特点 ,但书中并未铺陈其画技 ,只有几处淡淡的点染。正是艺术这个精灵 ,使惜春感悟了生命的张扬 ,获得了禅悟的机缘 ,预知了家族的命运。她看到了元春富贵的牺牲、迎春懦弱的惨烈、探春孤傲的悲苦、黛玉聪明的可怜、湘云洒脱的不幸 ,可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为了清白女儿身 ,她毅然皈依了佛门 ,实现了精神的彻悟和完善。  相似文献   
35.
春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6.
论落花与伤惜春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和“伤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结。以上两种情结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落叶、落花的现象。本文考察由先秦截至宋有关落花的诗句,阐述了通过落花这个媒介所吟咏出来的伤春之情,是何时产生并扎根于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37.
一天,女儿晃着一本书兴奋地对我说:"妈,同学借我一本<幽默红楼>,特有意思."什么,红楼也能幽默?我随手翻了一下,只觉头晕:在大观园学校里,板儿成了歌星,湘云和惜春抢着做他的经纪人;探春为连任班长到处拉选票;黛玉的诗集出版了,书名叫<花季少女写真>……这都哪儿跟哪儿呀,简直是亵渎经典.  相似文献   
38.
《浣溪沙》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言含蓄,写作技巧极高,全词如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似文献   
39.
贾母死了,贾府上下都去了铁槛寺,只留惜春、贾芸并几个家人守园子。凤姐正害着病。结果,奴才周瑞的干儿子何三纠集盗贼进园行窃。贾政接报,头一句便问:“失单怎么开的?”知道家里还没有向官府开失单,贾政方才放了心:“还好。咱们动过家的,若开出好的来,反担罪名。”  相似文献   
40.
<正>在中国古人诗意的心灵里,四季更替常是诗歌的触媒。南朝梁代的诗歌理论家钟嵘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品序》)这是东方特色的诗歌发生论。即以春季而言,她作为一个最具生命象征力的美感形式,早已在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中,形成了一套自足自洽的情感系统。我们从《红楼梦》里曹雪芹给贾府的四位千金小姐所取的四个与春有关的芳名,就可窥出此中消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不恰好标示着中国人对于春的四种情感状态吗?今天,我们就借这四个美丽的名字,说说关于春天的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