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04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科学课讲授的内容满足不了我的需要,我希望少先队活动能真正地让我们亲近大自然,用眼睛、用双手、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自然。中队辅导员利用周六日带我们去植物园、动物园春游,到仙台山爬山赏红叶,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了很多植物、动物,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主动看书或者上网收集  相似文献   
942.
难以抵挡的刺激初体验侯宇阳10岁那年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冰球,冰面上急速滑行带来的感官刺激成为了让他爱上这项运动的第一个理由。每个冬日,上学之余的侯宇阳都会和父亲一同开始最基础的冰球训练,他们绕圈滑行以及练习射门,当他的技术略微有了提升的时候,他带着父亲的殷勤嘱托,开始了刻苦训练。透过小小的汗珠,侯宇阳窥见了自己的冰球未来。  相似文献   
943.
一、老子道德的内蕴 (一)道德之道 道,原本没有,曰“无”;道生、而有,曰“有”,是谓“有生于无”。“道之物”,(下文拟称“道物”)(21、25),其物,人的感官可感,曰“有”,或又曰“阳”。“道物”禀性自然。其禀性,人的感官不可感,只能靠欲(意识)认识,故曰“无”,或又曰“阴”。道之生,曰:可感的道物与不可感的道自然禀性一体而生,是谓“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944.
陈刚  李沁柯 《现代传播》2022,(11):17-28
以听障者为研究对象,以听障者自身视角从感官体验进入,将其日常生活实践切入现象学视野。通过对听障者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交流实践现象进行田野观察、深度访谈及个体生活经验的描述,深描和呈现听障者与媒介交互过程中具体细微的感官体验后发现,听障者主要使用手语、文字及智能手机三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声音转码,数字媒介时代智能化设备与听障者的感官系统接洽,带来身体与感官的时空漫游。同时,听障者也不断通过数字媒介具身实践建构自我和社会联结,听障者之间、聋听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解,促进了听障者生存空间的拓展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  相似文献   
945.
胡曙光  李玉碧 《传媒》2022,(17):93-95
文章结合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进化理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的逻辑演进。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在遵循传统媒介进化逻辑的同时,还出现了突发的情境因素开始在媒介进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的复兴会影响媒介进化的方向、媒介进化伴随着魔术化效应等一系列新的变化,而Clubhouse和元宇宙的发展历程所反映出的追求人类感官的重新平衡、追求社会交往本质的回归和追求主体控制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的方向,这对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介的发展有突出的引领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6.
“认识秒”是一个托底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和“分”两个常见的时间单位,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认读和书写一般精确到分的时间时刻。“秒”是继“时”和“分”后出现的一个较小的时间单位,由于在日常计时中存在感很低,而且时间单位较为抽象,缺少直观的事物来刻画和形容,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许多事物来直观演示,且1秒的时间过于短暂,小学生很难敏锐地感受其长短。因此,本课着力解决这一难点,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形成敏锐、真实、深刻的体验,不断体味和酝酿,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947.
当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特征为多感官语言干预、基础认知能力干预和神经调控干预等新技术新思路的综合应用。基于活动和教具的多感官语言干预能够弥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信息获取和编码等缺陷,巩固记忆效果。基础认知能力干预主要针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和视听知觉缺陷。工作记忆训练有助于提高视空间、语音、中央执行任务以及阅读任务的表现,知觉干预通过训练视听觉综合能力来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知觉水平和阅读能力。神经反馈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神经干预方法有望从根本上提升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能力。未来的干预研究需要进一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干预平台,同时通过完善神经调控技术挖掘汉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48.
陈刚  李沁柯 《新闻界》2023,(5):49-60
当前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态的基础性架构,带来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等的全面重构,视障者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逐渐摆脱城市空间的“隐身人”角色。数字基础设施系统为视障群体搭建了数字“盲道”和“盲杖”。本文从视障者的感官体验出发,聚焦视障者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出行、信息交流等障碍,将视障者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协商和交互作为微观分析单元,对交互过程中的感官体验进行深描与呈现。虽然数字“盲道”与“盲杖”尚不完善,但整体上弥补了视障者在出行时的工具缺口与空间限制,以及信息交流中的感知方式和交互内容缺口,疏通因视力差异带来的身与心的“围困”,重塑了视障者的自我主体性与能动性,增强社会融入,同时也在人与技术的交互协商中实现技术系统的升级优化,视障者的数字城市生存已成为一种“在技之在”。  相似文献   
949.
950.
通过信息无障碍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以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群体,成为亚洲区域化传播和全球传播的共同议题;以无障碍出版推动无障碍阅读,成为新时代出版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除了技术层面提升用户体验的维度,还要以情感化设计理论补益无障碍出版的情感层面,满足阅读障碍者外观接触的新鲜感、使用过程的愉悦感、情感激励的成就感等情感需求。通过构建以阅读障碍者需求为核心,以新兴媒介技术为支撑,以无障碍格式出版物为手段的互动体验无障碍阅读路径,建立无障碍出版与传播一站式平台,助力阅读障碍者跨越数字鸿沟,完成“数字融入”,进一步营造我国立体化全维度的无障碍出版与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