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象征派”以及“现代派”诗论与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李金发是自觉写作此类诗歌的"第一个人",其诗作晦涩生硬.作为象征主义诗集大成者的戴望舒深得象征主义精髓,又与民族传统融合.对两人诗作比较论析,可以从中揭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走自己的路     
《初中生》2011,(14):34-3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立足于诗歌与戏剧两种文学体裁的相关性,力求探寻戴望舒诗歌中所蕴含的戏剧性因子,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表达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对中国新诗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5.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歌史上的名篇,也是作者戴望舒最好的诗作之一,但2000年以前一直未选入过中学语文教材.直到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后,才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并很快在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篇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歌所营造的"残损的手掌"的意象,必将在一代代学生心灵上刻下抹不去的爱国主义印痕.  相似文献   
116.
烦忧     
戴望舒 《辅导员》2011,(Z2):38-39
  相似文献   
117.
正将课文要点设计为会话,既概括缩写了文章,训练了学生提炼文字的能力,又强化了口语训练,还使学生能够灵活综合性地应用学习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与许许多多的名人对话,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诗人、学者,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贡献,都会使全体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在对话训练中,再次提高认识,并培养学生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上提炼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8.
主持人:四月真是多雨啊,好想走进江南水乡,穿行在如梦如画的雨巷,寻找一下恬静典雅的丁香姑娘!这样的季节,吟哦戴望舒的《雨巷》,也会平添几分爱的伤感、理想的惆怅。除了吟哦意会,我们该怎样去认识这位"雨巷诗人"和  相似文献   
119.
生活在都市环境中,戴望舒却与这一环境有着某种龃龉,他以对田园的企慕,来逃避都市对人生的侵扰,坚守精神家园,但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都市体验。其诗歌所构筑的自我形象和虚构世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他的都市境遇和与都市的矛盾。作为游子,他在都市里找不到归宿,在田园中也丧失了乡愁,只能在怀旧中追寻失落的天国。但都市生活也为戴望舒诗艺带来了现代因素。他的许多诗歌都运用了现代观物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象去表现在都市中的复杂感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静观”和“典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20.
李志平 《山东教育》2012,(Z2):65-66
曾经无数次痴迷于戴望舒的《雨巷》,那个凄清寂寥的雨巷,那泛黄的油纸伞,那丁香般美丽纯洁、忧郁伤怀的姑娘,感染了无数学子。如今身为教师,再次诵读仍心潮澎湃,总觉得这么优美的诗歌,讲起来真是言有尽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