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114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113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370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5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因哲宗无子,死后由赵佶继承帝位。宋徽宗在位期间,任用奸相蔡京等人,吏治腐败,爆发了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徽宗传位给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却是个天  相似文献   
922.
《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错误之处。对这些问题予以辨正,可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23.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924.
几年前,我去美国佛州求学。在那里,我遇上了这辈子最让我心动的他,我们曾经分开,但我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很好。1996年,我耗尽了父母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城市。在美国读书真的比想象中要苦得多,不到两个月,我就花完了所有的存款。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中国餐馆打工,在那里我遇上了他。  相似文献   
925.
考证南朝名将任忠籍贯为合肥,而非阜阳;唐朝诗人刘太真是今江苏溧水人,而非南京或宣城人;南唐宰相冯延己祖籍彭城,居歙县;南唐御制春雪诗写作年代为保大七年,而非五年。  相似文献   
926.
按照常理,一个人思乡越急切。就越盼望能早日回家,而唐代思乡诗里却有不少例外。  相似文献   
927.
本文论留学欧美的诗人群的共同点及中国新诗史上的杰出代表闻一多。  相似文献   
928.
分茶,即宋人的一种煎茶之法,其具体的做法是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正如诚斋诗中所云:“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二者”指茶与水,通过显上人的妙手操作,茶与水一相遇,便在兔毫盏面上变幻出怪怪奇奇的图景来,忽而现出一幅悠远的景色,“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忽而又“注汤作字势嫖姚”,现出一幅劲疾的字来,煞是壮观,难怪诗人最后感慨万端:“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相似文献   
929.
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瑰宝、艺术的珍品,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思想凝聚力、道德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诗词教育,能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30.
说“消息”     
曾庆鸿 《语文知识》2006,(12):17-17
“消息”最早的意思是“消减与增长互为更替。泛指生灭、盛衰”(《辞海》),如《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用来指音信。汉’末女诗人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这种用法在古代很常见。古代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人与人之间互通消息几乎全凭书信来往,所以如果很长时间没有接到亲友的来信便说“无消息”。如“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