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63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113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365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5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诗的陌生化创作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的意向性.作为创作的主体,诗人通过意向性不断否定常规自我,不断地创造出诗的意象.该文探讨了诗陌生化创作的意向性过程,论述了意向性是陌生化产生的基本动因和诗创作的内在的必然的结构,指出诗的情感和陌生化的意象是意向性的双向建构过程中的产物,进一步明确情感与意象并非是在概念内部被动的限制性的显现关系,而是相互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42.
魏野是宋代的隐逸诗人,其送别诗由于浸润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而风采独具.独特意象的选取、别样情怀的流露、隐士形象的自我展示、苍茫和淡远意境的营造,这些构成了魏野送别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943.
944.
与传统的诗歌仅用文字传达意蕴不同,视觉诗通过文字创造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诗歌的内涵。本文尝试以Kress&Van Leeuwen视觉图像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英国当代诗人Roger McGough的诗歌40-Love进行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分析,从而证明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视觉诗歌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5.
曾旭英 《教师》2010,(5):68-70
有人说,一切优秀的文字,都是心灵绽放的花朵。一字即一花,或素洁、雍容;或矜持、潇洒;或典雅、质朴,字字显花容,句句展花枝。文字虽然是平面的,没有生命力的,但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使枯燥的文字生动起来;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使平面的文字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946.
严粲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其<诗>学著作<诗缉>中,他从<诗>的体例,对<诗>六义的认识和<诗句>对举几个方面来进行他的"以<诗>言<诗>",把<诗经>身上的经学性和理学性的"色彩"进一步削弱,故该书有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宋朝众多<诗>学著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947.
已故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一书,是韩愈诗歌校注的集大成者,深受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好评。然而,书中的有些补释也存在一些瑕疵,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注释错误;二是属于赘注;三是注语繁琐;四是补释不确。  相似文献   
948.
《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49.
从字形上分析,“诗”左边为“言”;右边上半部分为“之”,下半部分为“寸”,其本义是祭仪主持者(寺人)在祭祀时使用的说辞和唱辞。西周以降,“诗”的本义逐渐湮没无闻,逐渐衍生出“志”、“意”、“史”等基本义。因为音转且义近之故,“诗”又从本义中衍化出“持也,承也”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950.
华夏自远古时代形成的花卉艺术迨至唐代已日臻成熟,兴起浓郁的嗜花风尚,这表现在赏花游宴之风的高涨、插花艺术的绚丽多彩及花卉入馔的盛行等诸多方面。唐代是一个云蒸霞蔚的时代,亦是一个诗性精神极大张扬的时代,唐代嗜花风尚的热潮,不仅直接拓宽了唐诗题材,使咏花诗渐成为咏物诗中的重要大类,也体现了昂扬、奔腾、高蹈的时代气质与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