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0248篇
科学研究   317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315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69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828篇
  2008年   1008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629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方慧 《现代教育》2016,(4):39-40
约翰·泰勒·盖托是美国反学校教育的干将,多年来为在家教育鼓与呼。盖托生于1935年,青年时期的他在多所公立学校以及一所天主教会寄宿学校读过书。在康奈尔大学、匹兹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过本科,并在美军的医疗部服役过。退役后的他当过作家及各种杂七杂八的工作,直到他借了室友的证书去学校教书。成为教师的他被评为纽约市1989、1990和1991年的最佳教师,以及纽约州1991年的最佳教师,而戏剧性在于,他恰于1991年成为纽  相似文献   
132.
目前职业教育研究尚未形成共有"范式",研究者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讨论相同的问题时产生了很多分歧。范式对学科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学研究也需要一个共同的研究模式,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关注职业教育实践问题的同时也要构建理论体系。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上看,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将成为职业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范式。  相似文献   
133.
高德胜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2期《论爱与教育爱》一文指出,教育爱是爱的一种类型,具有爱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4.
叶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一文指出,学校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充足的公共道德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来促进人的公共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理念的发育。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个体德性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德性的教育。这就造成了个体德性对公共德性比较严重的遮蔽,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德性精神及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35.
老舍是民间社会的代言人,这样一种叙述身份确立了老舍的写作立场和写作姿态,因之而产生的贯穿于老舍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那种贫民视点使得他的小说不仅仅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平民精神”,而且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其与“底层”人民的价值观和情感世界相融一致的“平等感”。也正是由于这种贫民视点,使得老舍能从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热潮中脱颖而出。造就了老舍小说独树一帜的文化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6.
在当今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学术话语中,教育学不应仅仅处于理论的“被殖民”地位,而应把握自身独特的理论理路。本质意义上的“教育学”不是“教育现象之学”,而是“助人成长之学”,其理论理路的独特性在于理论起点上对人的成长的关注,研究理念上具有内在的乌托邦倾向,研究旨趣上的实践取向。对主流学术话语的借鉴需以对自身理论理路独特性的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7.
法兰克福学派经济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批判理论的“修正”,它以某些现代西方思 潮为工具,以“人”作为经济批判的根本视角,以革命意识的形成作为经济批判的主要目标,对发达工业文明的某 些经济现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8.
“教育学的重构”首先要展开对问题的研究和悖论的揭示,它不仅构成对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深度与智慧、勇气的最大挑战,同时也为重构新的教育学勾勒出大致的蓝图并预测其未来可能的走向。教育学重构有宏观的动因与文化背景,第三次知识转型引发了教育学“地震”,而且教育学的重构会涉及到一些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9.
受众是理解媒介产业运作的关键。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受众角色的"主体性"长期被忽视,在批判视野中,对受众角色的理解则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集体到个体,从异化到解放的转变过程。网络时代,受众的地位有所改变,角色也更趋多元和复杂,随之而来的文化产品所有权问题也成为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