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03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1292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流派,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画为生.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就是这些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技法,擅长于以简逸的笔墨来传达物象的精神.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画风,被世人称之为"怪",正是他们的"怪",才体现了他们的"新".文章对"扬州八怪"怪异画风的特点及成因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学习中国画要从传统开始是一个不争的学术事实,然而,不同的学者对中国画传统的内涵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正确的诠释传统是学习中国画的客观前提,传统是个宽泛而生生不息,有待完善和不断发展着的领域,而决非一成不变的巢臼。学习传统不能仅仅囿于传统的形式构件,而是要把握传统的精神内核,领悟以“创新”为特质的传统精神,创新当跟随时代,并应时代需要革新绘画材料和技法。  相似文献   
103.
从中考阅卷情况看,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失分严重,这恐怕与当前名著阅读现状有关.下面笔者结合2010年各省市中考名著题,谈谈自己在名著阅读指导上的点滴思路,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传统戏曲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其种类、流派颇多,表演技法、形式及风格亦丰富多彩,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戏曲表演艺术相关的行话。这些行话进入现代汉语后有的具有比喻义,引申出新的含义,成为流行词语,被人们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5.
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通过较为特殊的视觉形式和情感语言,表达设计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看法等的一种服装形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重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意和表现。这种创意思维使服装设计在设计造型、工艺手法上,特别是在材料运用、结构处理、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创新立意和突出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  相似文献   
107.
《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同为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两篇文章呈现出很多的相同点。如内容上都写到了水、树、鱼、情;在写作技法上,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修辞,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词都很生动精练。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美术技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小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技法的教学方法,旨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在服装专业教育中,服装效果图是以表现服装为主的绘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其中有所展现。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影响以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谭盾是中国当代"新潮"音乐家的典型代表,它的作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尤以"自然之声"和空白留意的表现手段,其手段表现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是审美作为一种主观的存在也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