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如何使特殊家庭的学生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探求了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彭慧 《现代语文》2008,(4):51-52
本文主要讨论委婉语的社会心理表现,认为人们使用委婉语主要出于畏惧心理、避讳心理、维护自尊与抚慰心理、求雅与美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即使我周身麻木,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你的爱抚……”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句诗里所表达的内容,丝毫也没有夸张,你相信吗?也许下面的真实故事会让你对麻木和抚慰等概念有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的解读以分析母女的人生遭遇,甚至家庭与人生悲剧的起因,从而探讨鬼子的文学追寻。在鬼子笔下,母女俩都面对着艰难的生存困境,但各自却表现出不同的人生选择。鬼子借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这篇小说的深刻题旨:人应该怎样面对生存困顿。  相似文献   
15.
明月清风     
陶行知先生《我之学校观》中有一段话:“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用钱可以买来的东西,没钱自然买不来。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没钱也是可能得到的。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段话正好拿来给一向生活清贫的教师作精神抚慰和提醒:除了金钱之外,我们是可以拥有更多的。这不是阿Q式的自嘲,也不是违心的牢骚,我一向以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稍具品位而满足,以稍具生存质量而自豪。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在中小学校,学生的胆怯心理较为常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胆怯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这是非常正常的,只是胆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胆怯,以至形成"对人恐惧症",所以应该重视孩子的胆怯体验和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胆怯不当回事,那胆怯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生.  相似文献   
17.
定位的快乐     
余永定 《留学生》2010,(10):60-60
《生活十讲》这本书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在电台主持“文化广场”节目的结集。他的节目一做就是十年.抚慰过太多处于寂寞困顿情境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抚慰金与惩罚性赔偿是侵权责任中两个具有独立品性的救济制度。抚慰金救济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损害,直接对受害人予以金钱抚慰和补偿;惩罚性赔偿也是针对精神损害而言的,但直接针对的对象却是行为人的恶意。对精神痛苦的救济需要具备严重的程度,无论是抚慰金赔偿还是惩罚性赔偿,都以存在严重过错的行为人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为基础,所以,两类赔偿制度实际所针对的客体是相同的。抚慰金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在侵权责任当中,其实是对精神痛苦赔偿的分开表述,两者调整的内容是一致的。完整的精神损害救济的侵权制度应该是抚慰金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用传统和人道打捞女性浮世——许鞍华镜像中的女性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人物,许鞍华以女性对西方艺术的独特感知和融通的中国元素,在传统观照与人道抚慰的情感化述说中拼接历史与现实,在一个个似真亦幻的艺术时空中传达出女性的创伤、无奈和挥之不去的希冀、热情.在深情的凝望中坚守女性俗世,在些许的慰藉中放射人性熹微的晨光,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女性影视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是不够的,这影响着保护弱者、追求公平的社会导向。因此,必须优化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建立受害人救济抚慰制度,充分有效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