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0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秋天》是一首满怀热爱之情,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赞美秋天的诗歌。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热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  相似文献   
102.
公交车上     
洪超 《新读写》2010,(12):18-18
好喜欢作者把公交车拟人化的描写,“公交车艰难地吞下一批人,复又气喘吁吁地挪开圆腿”,多形象啊!作者一定读了很多书,因为自然流露出来的其实都是平时积累带来的。最后一句,“我紧握扶手,怒视公交车——我,决不妥协”,这个破折号用得好,很有画面感!  相似文献   
103.
104.
军军化名已经三岁了,一次一位阿姨问军军:“军军,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洗了脸像妈妈,不洗脸就像爸爸”军军的回答干脆利落。“为什么呢”那位阿姨惊异地问。“爸爸黑,妈妈白。”军军回答。从这简短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幼儿语言的绵绵童趣和可爱,亦如我们成人一样,幼儿的语言也洋溢着奇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思维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其心理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整个学前期是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学习语言从理解词开始,再逐渐学会表达,词汇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05.
<正>本期"开心童话城"栏目刊出的童话,内容和主题都很丰富,写法上也各有巧妙,可说是多姿多彩,佳作纷呈。姚远小朋友的作文《米老鼠新传》是篇趣味性童话。粗  相似文献   
106.
正角度五:巧选告别时刻,抒发离别情思老屋的那扇木门一直锁着。在我离去的那一刻,门轴转动的吱咛声、门锁摁下的咔哒声一直尾随着我。我回了回头,老屋在那里蹲着,那条剪掉了半截尾巴的黑狗在屋檐下蹲着。它们各怀心事,一声不吭。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我的脚步却无法轻松。我在院子里逗留了很久。墙角竖立的铁锨曾经被我爱不释手,我在无事可干的时候把  相似文献   
107.
正近年来,每个家庭大多以"6+1"为喂养模式,孩子一诞生,便成了家庭中心及重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对他们呵护备至,倾其所有。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错失了很多可以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娇气宝宝"。直到有天"娇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陷入了恐慌,怕孩子不会吃饭,怕孩子不会穿脱  相似文献   
108.
李彦景 《成才之路》2014,(35):91-91
正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把小事物写出特点很难,更不要说写得有趣精彩了。但只要想想电视摄影表现小事物的方法,摄影师常利用特写镜头,对小事物快摄慢放。如一朵小花很不起眼,要表现它开放过程更难,但运用特写放大技术,就能将一朵花开放的整个过程维妙维肖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我们常用的精写小事物的方法。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写小事物,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9.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110.
正目的论指出,事物的发展及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目的或目的因来解释。从目的论出发,哲学界普遍认同某种特定的观念本身就是使事物存在与发展,并在二者之间产生逻辑勾连的根据和缘由。事实上,目的论的出发点就在于将本来属于自然界的过程进行拟人化处理,从而将原初意义上的人类学范畴概念放置于整个自然界中。目的论对事物发展的目的表现提出了外在和内在两个路径,对于分析事物存在、发展、前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的角度同样属于目的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