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3652篇
科学研究   55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69篇
综合类   16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顺周 《课外阅读》2011,(6):277-277
在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该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其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的、和谐的全面发展。“动”是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应该将“动”贯穿在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2.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73.
程妍 《考试周刊》2007,(10):37-38
许多语言学家从判定和语态方面对中动结构小句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从功能语法的角度,运用功能语法的作格和及物性两大分析理论,以及功能语法对语态的不同诠释,与其他语法对中动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展示功能语法比其他语法更注重语义,更强调形式和意义的联系,从而说明功能语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74.
75.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76.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含植物水流紊动及物质输运实验,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场观察与实验结果分析,加强学生对河流动力学中河道水流紊动、泥沙起动及物质输运相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计算方法与监测技术。该实验教学对河流动力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融合了科研中的前沿、交叉的科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分析,构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相辅相成的多元协同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7.
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153-15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结构及其相应的被动语态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种句型结构虽都表达了被动意义,但由于某种原因1)即使图形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2)背景不同,凸显程度及其所起作用亦不同;3)后景的凸显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情形而导致两种句型结构的语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感染熏陶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生活言语实践、社区活动、社会实践中“动”起来,从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9.
爱动的我:我的名字叫王梓,是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我是属兔的,我最喜欢吃胡萝卜和肉,喜欢读书和拉小提琴,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动”,什么东西都想探个究竟,拆装手表,电脑的事都干过,家里出了什么乱子,爸爸妈妈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0.
段秀颜 《云南教育》2007,(B12):44-44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到固有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善于开展课堂活动。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听,很少有机会看,更难得动手,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低,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