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3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农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新闻媒体对“三农”以及农业经济方面的报道一直十分重视。《广西日报》作为广西主流权威媒体,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广西,注意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广西的新农业经济报道,着力增强报道的公信力、话语权和亲和力。除创办《八桂新农村》专版外,《广西日报》的其他版面也积极刊登农村经济方面的报道,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报道互为补充,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农业经济报道中,该报注意创新读者定位,更新报道理念,转换报道视角,运用新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9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纵观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它被认为是21世纪前景广阔、魅力无穷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3.
对云南支柱产业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应保持三个时代的产业部门(兴旺部门、后备部门、衰退部门)。在云南经济高速增长20多年的背景下,如何将后备部门培植成兴旺部门,即建设新的支柱产业,是跨世纪的重大课题。本通过对烟草支柱产业建设的剖析,提出建设云南新支柱产业的道路选择;农工结合、科技支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4.
镇江有着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旅游业也较早地被确定为镇江的支柱产业。但现实中镇江旅游业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地位不高、城市形象模糊、无金牌产品、旅游接待能力不强等。为此,必须根据镇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业发展策略,如特色产品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市场导向策略、城市功能旅游化策略、形象驱动策略、市场联动策略等,以此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王艳平 《职业技术》2006,(14):196-196
我国压力管道监管起步较晚,沿海省市水产冷冻业大多是90年代初期的支柱产业,这类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有些工程甚至未经设计和正规安装。运行十多年来,曾发生过一系列运行事故,最严重的造成液氨管道轴向开裂爆炸,事后查明属用材不当所致。  相似文献   
96.
9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之下,为了让西藏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并最终赶上全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西藏自治区政府确立了旅游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在这六大支柱产业中,旅游业以其显著的产业优势和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已经成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力量。本文将运用产业经济学中支柱产业的相关理论,对将旅游业作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必然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8.
工业支柱产业的综合评估及判定——以桂林工业为案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工业支柱产业的综合评估与判定是一个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制定工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评估、判定准确、可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增强工业核心的竞争力,对避免产业结构同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这一综合评估和判定方法,得出桂林市的工业支柱产业可确定为医药制造业、客车工业及配件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这种分析结果与桂林市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9.
随着地方经济可利用资源的受限以及传统支柱产业被兼并或取代,通过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机遇来加强地方经济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英国政府一直认为科技和创新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对提升竞争力更是不二法门。当人们把焦点转向创新和高素质的从业者时,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大学对此的贡献上了。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