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2284篇
科学研究   88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73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93篇
信息传播   346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报纸展示空降官兵在5000米高空一跃而出的画面,当电视24小时直播救援人员瓦砾之中抢救生还者的过程,当广播传来获救孩子的哭声和笑声,当网络几十小时之内将一位江油籍抢险军人对爱心的呼唤变为社会各界的行动,当手机新闻每日传递最新的遇难者数字,你会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公开透明的新闻舆论环境中。2008年抗震救灾报道,必将以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载人中国新闻史册。  相似文献   
72.
最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仍需做出大的努力.作为大众舆论的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环保报道,更好地引导公众呢?  相似文献   
73.
我们每年都会去北大、复旦、南开这些学校招聘新人,但很少去新闻系推广,去的基本都是财经类院系,最后能通过几轮考试的应届生,又大多是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这些基础学科的硕士生.  相似文献   
74.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媒体报道第一次有了有关信息公开的法规的支持。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内灾难事件的报道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管理,送审、“宁慢勿抢、准确第一”、报道内外有别等原则,使得灾难报道谨慎有余而透明不足。  相似文献   
75.
《新闻前哨》2008,(9):8-8
童兵在2008年第6期《新闻爱好者》撰文认为,新闻舆论监督稿件能否公开报道取决于以下六点因素:  相似文献   
76.
声音     
《视听界》2008,(6)
没有公开性(如国际通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全面的政务信息和公共财务公开),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开放的新闻舆论监督,不能形成“众目睽睽难逃脱”的威慑,腐败就很难遏制。反之,对人民和国家有利,道。  相似文献   
77.
1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信息部门的支持。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对经济不发达.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差的市县档案局(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8.
政务信息公开是政府工作透明化的必然要求,在政务信息公开中披露与公务活动有关的公务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对于完善政府信用,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等都有很大的益处。在披露与公务活动有关的公务人员人事档案信息时,应以公共利益为先,限定公开的范围,正确处理好个人信用与政府信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政府信息公开——和谐社会的加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历史任务,即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现实来讲,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追求。但它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的大同社会1。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流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它也不可能是人们心目中的乌托邦。客观地讲,我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有共识、可包容、可救济、可调节、即有共同价值观与发展目标,有足够力量和氛围包容差异,有多种手段与能力化解、控制矛盾,以及借用法律术语的可救济所指的,对重大问题有强有力的最后解决手段。它包括提供社会…  相似文献   
80.
吴飞  程怡 《新闻记者》2006,(4):42-45
2006年3月11日-12日,由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公开与公正-司法与传媒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理论界、新闻传播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沪杭两地传媒业界人士共5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了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如何“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并针对有关法治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