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22805篇
科学研究   1096篇
各国文化   98篇
体育   692篇
综合类   939篇
文化理论   134篇
信息传播   2292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892篇
  2014年   2038篇
  2013年   1499篇
  2012年   1746篇
  2011年   2081篇
  2010年   1907篇
  2009年   2033篇
  2008年   2340篇
  2007年   1911篇
  2006年   1421篇
  2005年   1349篇
  2004年   1235篇
  2003年   1140篇
  2002年   1120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曾峥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62-63,80
从邓小平的“国民素质”观、“全面育人”观和“道德教育”观入手,分别揭示素质教育命题的提出、内涵的界定与核心的确立。  相似文献   
82.
83.
王国维曾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的学术观 ,论者往往以之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出现的重要特征 ,从而将其看作现代学术的开山祖。其实 ,其学术观与国粹学派有很深的渊源 ,并且其论学重点在于为“中学”寻找存在的价值依据 ,而不在输入西学。而且他的学术观只在使自己的学术心灵得以安顿而取得暂时的平衡 ,他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论断并没有突破旧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旧格局 ,所以没有形成现代学术的新“典范” ,其治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实然”的现代学术相背反 ,所以说他并不能扮演现代学术开山祖的角色。但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自有不可抹杀的贡献 ,其学术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恰在于可以纠正现代学术建立之偏。本文旨在从国学的角度谈王国维对现代学术的贡献 ,纠正以往在“应然”的角度来判断他学术观意义的失误。  相似文献   
84.
85.
86.
印数决策中的盈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意义上的盈亏平衡着眼于“保本规模”研究,本文则侧重于探讨印数决策中应秉持能盈则盈、该亏就亏的心态。忽略选题的市场行情,盲目追求盈利,人为地增加供货,最终将导致亏损加剧或者消减应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7.
88.
89.
从曹禺戏剧观论其剧作之变化及其内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自己没有 ,评论界历来也没有从曹禺戏剧观内在矛盾因素的变动上及其剧作的基本模式上 ,来探寻过他的创作的发展过程及其陷入困境的原因。本文作者将他在研究古代文学中所创造的 ,并在其专著《文学史新方法论》中详细予以了阐述的历时性的历史与逻辑之统一的方法 ,引入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具体地说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从曹禺戏剧观的三个因素 :写实、做诗与出戏的变动及组合上 ,第一次阐述了曹禺从《雷雨》、《日出》 ,到《原野》、《蜕变》以至《北京人》的创作过程 ,是一个沿着戏与真、诗与真以及戏与诗的矛盾展开的逻辑进程 ;在这一历时性的阐述之后 ,作者进而将曹禺这五部剧作划分为两种类型 ,从中抉发出曹禺剧作的内在模式 ,由此予以了曹禺这五部剧作以统一的理解。在上述分析中 ,本文又一方面从曹禺创作的基本模式及其戏剧观之内在矛盾的日益暴露所造成的艺术困境的加深上 ,另一方面则从三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初期文艺潮流的变动上 ,说明了曹禺上述创作模式之必然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90.
方方是活跃于 2 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文坛、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拓新作出一定贡献的小说家。方方二十年创作历程前后的风格变化 ,在新写实小说家族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都离不开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文化情境变化的背景影响 ;以方方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家族的异军突起 ,其风头强劲的创作现象背后 ,确实是“与一种必然性相关”;方方的旨在揭示当下生存与存在状况的小说确实得到了存在主义强有力的哲学支撑。通过分析方方小说的创作背景、风格变化、主要特点 ,凸现出方方创作的存在主义倾向 ,以揭示方方小说创作的意义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