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8476篇
科学研究   1071篇
各国文化   562篇
体育   855篇
综合类   647篇
文化理论   309篇
信息传播   481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2104篇
  2013年   1794篇
  2012年   2183篇
  2011年   2796篇
  2010年   2822篇
  2009年   2502篇
  2008年   3457篇
  2007年   2906篇
  2006年   2270篇
  2005年   2453篇
  2004年   2823篇
  2003年   1395篇
  2002年   1129篇
  2001年   1057篇
  2000年   937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华笑  冯波 《现代语文》2004,(8):35-35
冲天是雄鹰的理想,是力搏风云、翱翔九天的豪气;蓬勃,是小草的向往,是斗志顽强、碧草连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42.
43.
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群落的先锋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 ,现代主义思潮演化出来的“先锋文学” ,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和收获。现代主义的“先锋文学” ,为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借鉴。残雪、莫言、苏童、余华及马原等作家的创作实践 ,有坚守 ,有变异 ,有回归 ,现代主义虽然具有某些“中国化”的特征 ,但要想完全融入中国本土文学并成为一个组成部分 ,尚须历史地长久磨合。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出当下社会、民族文化意识中,男性中心集体无意识的根深蒂固。并指出,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的角色意义,力求做到商业利益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受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获得透视生活本质和生命真谛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46.
春天     
春天,是造物者给我们的一个包容,一个力量的包容。当我们需要补充生命动力的时候,就到包容中去索取。触摸到她,先是感觉一丝暖意袭来,然后便是激动、亢奋与欢快。万象更新,春花始荣。她的神奇力量使陷入沉寂之中的灰蒙蒙的世界重新露出了绿色的生机。在她面前,寒冷、寂寞、灰暗、猥琐以及人们因之而产生的倦意被一扫而光,冰消雾释。人们看到了奔涌的暗流在一点点地拽动与分解着冰决,感觉到了性急的野草向上表窜动时的轻微喘息,听到了第一只幼蝉破壳而出时微弱的有如天籁的声音。春天无私地把力量赐给了最弱小的生灵,让他们积蓄力量,重新演绎…  相似文献   
47.
枇杷树     
刚搬来住时,已是深秋的时节。而楼下的院子里却有一棵陌生的树,正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沁人肺腑。问询左邻右舍,才知道它是枇杷树。  相似文献   
48.
李琦 《学语文》2004,(9):3-5
在深秋时节的江南水多,秋雨似蚕茧里抽出的丝,铺天盖地、丝丝缕缕、续续连连。娴静的西湖畔,一群身穿真丝长裙的江南女子在朦胧天地间似洁白无瑕的水仙透露出高贵与典雅,她们的一颦一笑无不使丝裙的美与山温水暖的江南构成一种灵魂上的呼应,透出温柔与细腻。  相似文献   
49.
长河绝唱     
郭丽华 《学语文》2004,(9):25-26
奔腾澎湃的长江滚滚东去,气壮山河。岸与江,天与地,被巨流融为一体,而终“江流天地外”。  相似文献   
50.
念楼的竹额     
钟叔河 《寻根》2001,(5):78-79
“念楼”一字为知堂老人一九六六年所书,刻竹容园叶瑜荪也。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竹子。少时寄居山村,住北屋中,丈外便是后山的竹林。从窗户中望去,虽不见全景,但几枝数竿,无论在什么光线下,都要比画图中的好看得多。湘北皋、季严寒“雪落竹子驼”.枝梢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