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闻“散文化”几面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采访写作具体的实践角度对新闻"散文化"作了探讨,希望能打破新闻千篇一律的八股式沉闷。  相似文献   
42.
我愿意把现代文学中的四部经典之作视为标准的诗化小说,这四部小说是: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荷花淀》。读这些小说,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和片段化,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出人性的朴素美。  相似文献   
43.
张先作为北宋初期诗词初步融合过程中较典型的一位词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张先词的题材、抒情方式、创作技巧、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44.
议论性散文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特点,是以议论文的结构为框架,用散文化的笔法来写的文章。议论性散文是议论文,它的核心是议论;议论性散文是散文,它自由灵活,充满灵性。它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是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形象完美结合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5.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在晚清诗坛有较大影响,其诗风独特,注重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的融合;叙事写人,呈现近代诗歌的再现倾向;笔法散文化;语言口语化;学习民间歌谣,融合民间格调,诗风清新质朴。他的诗歌在艺术方面的创新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李锦云 《文教资料》2012,(14):27-28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文体意识非常强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大淖记事》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本文从题材、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分析这部被视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下,学生欣赏文章的水平不断提高,阅读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现实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青少年认识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理解事物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辨别只能流于个人感觉和固有的阅读经验,对文章体式的理解含糊不清。因此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特别是文章的体式识别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说"屏"》一文,通过定义法、统计法、数理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文章进行系统分析,力求使学生更准确、更合理把握文体,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49.
从小学我们就开始学习记叙文了。可以说,记叙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体。按理说,学生应该会写记叙文,但通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甚至高中生能写好记叙文的并不多。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写的记叙文,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就像小学生写的作文。这当然不是好现象,高中生要想写出好的记叙文来,要注意把握记叙文的"三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