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070篇
科学研究   1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正>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部分的概率知识与相关题目使不少同学感到困扰,对许多知识或题型理不清头绪.实际上,选修部分的概率知识是在必修部分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很多情况下可直接运用必修部分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知识求出随机变量的概率.结合随机变量自身的特点,其概率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2.
在整式的加减计算中,去括号是学生必须认真学好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以后学习代数式变形及混合计算的重要基础.但是怎样才能熟练而义灵活地“去括号”呢?除了要牢固地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外,我们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对去括号这一基本技能获得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03.
在数学中,对于某些概念,会使用不同的专有名词来描述,虽然这些专有名词指代的对象相同,意义也很接近,但传达的具体数学信息却存在差别,在关键时候,这些不同的叫法会带来不同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4.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不仅对整数运算适用,对小数、分数的运算,乃至中学阶段的有理数、实数的运算也同样适用,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可以说,乘法分配律是小学运算律教学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不少学生在新授课学习中貌似掌握了,但是在后续...  相似文献   
105.
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提高课堂实效。熟读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前测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展开富有成效的、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从"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学习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探索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6.
整式是代数式中最简单,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初中代数的基础.而整体思维是指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研究对象或其中一部分当做统一的整体,然后去发现和归纳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下面举例说明整体思维在整式运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夏宝才 《成才之路》2011,(25):44-45
同学们已学习了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我们发现,幂的运算太"活"了,它是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必须灵活运用,尤其是其逆向应用,常能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本章主要讲述了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应用幂的运算性质时,幂的底数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通过以下几道例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幂的运算太"活"了。  相似文献   
108.
资质平庸的人如何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呢?答案在一个简单的公式里:人生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这就是现实: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大。  相似文献   
109.
在进行整数乘法计算时,你会经常遇到积的末尾连续有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0.
【案例叙述】课堂上,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之后,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14×12",接着问学生:"这类算式你会计算吗?"有不少学生立即就举起了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说道:"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比较简单。"在集体交流时,出现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