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速记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融于作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形成合力,能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而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初中农村作文教学面临着机遇与变革,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42.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规范,不连续等,  相似文献   
43.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用心写出一篇文从字顺、内容也不错的作文,却总觉得缺少悠长的韵味和动人心弦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是作文缺少“灵性”。一篇文章选材好,立意好,结构安排合理,语言通顺叙述明白,再具有“灵性”,就好像人有了精神气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4.
翠红 《新体育》2012,(11):111-111
近几年毕业季,常有报社体育部或其他部主任抱怨来实习或试用的中文系硕士生,竟然写不出文从字顺的稿子,理解力低、逻辑思维混乱现象严重。吾友孙吉顺干脆在招聘启示里写明“不要硕士生”,摆明了歧视我们。  相似文献   
45.
霍娟 《新疆教育》2012,(23):110-110
《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的现象。家长为孩子着急,老师也觉得头痛。那么,怎样进行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1激发写作兴趣。消除惧怕心理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找到自信,是消除惧怕心理的有力法宝。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手拿一本厚厚的文学作品走进教室:“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46.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初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做到“文从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开展高质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关键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养成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7.
许多学生读了十二年书,却写不出一篇切合文题、文从字顺的高考作文。这是笔者参加了三年高考作文评卷工作,批阅了上万篇高考作文之后获得的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学生作文的症结在哪里?  相似文献   
48.
写作指导     
写作能力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七年级的写作练习应侧重从记叙文起步,能力目标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近年来,病句类试题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具体的语言表达中出现问题的能力。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病句类试题主要涉及以下七种命题类型。  相似文献   
5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将习作教学归纳为"五步曲",从而使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