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4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教育   73659篇
科学研究   4385篇
各国文化   1465篇
体育   5893篇
综合类   3772篇
文化理论   1036篇
信息传播   12488篇
  2024年   395篇
  2023年   1611篇
  2022年   1014篇
  2021年   1420篇
  2020年   1535篇
  2019年   1812篇
  2018年   900篇
  2017年   1419篇
  2016年   1770篇
  2015年   3263篇
  2014年   8350篇
  2013年   6567篇
  2012年   7585篇
  2011年   10215篇
  2010年   8622篇
  2009年   7137篇
  2008年   8640篇
  2007年   6160篇
  2006年   4830篇
  2005年   4480篇
  2004年   3223篇
  2003年   2869篇
  2002年   2494篇
  2001年   2251篇
  2000年   1624篇
  1999年   665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论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指出合理使用的含义及其判断标准基础之上,剖析了合理使用与传统图书馆的一致性及其与数字图书馆的冲突性,指出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已不再适合于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六个方面提出解决数字图书馆与合理使用之间所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82.
熊飞  王文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149-150
从人对生命追求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对人的社会、自然、精神生命的不同追求,构成了儒家、道家、佛教体育审美价值的不同取向。现代体育应以综合开发人的生命意识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线描结构与色彩结构是工笔人物的基本结构,线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色彩结构在色服从于线的前提下,在“色不碍形,线不碍色”的合作之中共同形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中国画的色彩观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而有青、黄、赤、白、黑五行之说,形成了“五彩彰施”、“随类赋彩”的设色准则和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结构,对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羅志田 《中国文化》2006,(1):175-186
據說近年有所謂“陳寅恪熱”,致引起好些人不滿意,已出現一些試圖“降溫”的反思文字。其實近百年來,學術和學人何曾真正“熱”過。如今是市場時代,歷史電視劇中的帝王將相下論正面負面,每日都在思考“銀子”問題,真可謂傳統的再  相似文献   
85.
评述有关《项链》的传统评价,立体观照重新定位其深沉内涵,无论个人或社会,只有回归人类美德,才能远离“败坏”,走向“成全”,复归美好。  相似文献   
86.
韩明慧 《青海教育》2009,(11):16-17
一、德育教育的继承 语文教学中应继承重视道德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坚持以德教为主,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启迪社会成员自觉“立身做人”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才;从劝说当权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设计一系列具体的伦理规范、施教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7.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唐三彩”是以南北朝至隋的黄、绿、褐三色釉陶和建筑琉璃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唐三彩”形成于初唐,盛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距今已1000多年。  相似文献   
88.
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到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哲理思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9.
90.
近代以来,人们通常用“戏曲”一词来指称我国的传统戏剧戏曲,既包括现今依然活跃着的作为“国剧”的京剧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也包括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过很多辉煌的时期,但今天的戏曲艺术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它面临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它将如何传承?这是关系到戏曲在当前这个时代如何延续、如何再创辉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