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学仅以诗歌影响中国当代学的格局得到有力改变,西部小说家以众多优秀作品赢回公众对于学的注意力,恢复学应有的尊严。民族色彩的淡化,学地域性的强化,学的先锋性,化构成的丰富性,由单纯的视觉奇观发展为更丰富的人性体验,作为西部学背景的都市化的创生或成熟,形成西部学新的特点。西部学所拥有的转化为他种艺术形式或传播形式并形成化资本的优势和潜能,将成为西部学未来发展的一大推力。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30年代,丁玲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思想上经历了左翼文艺思想的孕育期、形成期和激进期,并沿着左翼文学思潮开创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创作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题材从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题材转向陌生的工农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转变的影响,奠定了丁玲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放置在人的感情、精神、心理、理性等等之上,相应的,我们的文学也就总是从表现感情、精神、心理、信念、理想等等出发展开情节或是抒发情怀,20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中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基础不是以上所有这些精神心理情绪性的东西,以上所有这一切都是第二性的,第一性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我们的身体本身。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的香港文学是在迥异于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衍生和发展着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品种和风貌,考察和审视一个世纪香港文学思潮的演变,对于深入认识香港文学的价值,并进而衡定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26.
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促动 ,催生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并很快形成一个创作高峰期 ,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因其纯女性的视角和明显的反男权叙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 ,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最初的强有力的潮头。  相似文献   
27.
在苏联和我国现当代文艺学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概念范畴──创作方法,而且普遍存在着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混淆的现象。由此派生出许多奇谈怪论,如说什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大讲什么创作方法的阶级性、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等。这种混淆和混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胡风、秦兆阳、邵基质主要就是在创作方法上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使蒙冤多年。因此,本文试图对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的涵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28.
"朦胧诗"现象的发生是从对极左政治的怀疑与批判开始的,它承接"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传统,恢复了"人"在文学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出了对人的情感、个体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它是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直接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价值、命运的思考历程.  相似文献   
29.
文学与电影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复杂关系.新世纪十年以来,二者之间的关系相比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了细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对电影的主导作用渐趋衰微、电影对文学的强烈激荡、电影对文学改编的自由度这三个方面,这也正是新世纪文学与电影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0.
孙伟强 《新课程研究》2009,(12):103-104,107
解读高中课文《墙上的斑点》时,我们要了解伍尔夫的艺术观和真实观。要知道,在她看来,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的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