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9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34052篇
科学研究   1911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1776篇
文化理论   158篇
信息传播   1527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624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1499篇
  2015年   2250篇
  2014年   3805篇
  2013年   2918篇
  2012年   2903篇
  2011年   3795篇
  2010年   3274篇
  2009年   3122篇
  2008年   2971篇
  2007年   2281篇
  2006年   1574篇
  2005年   1162篇
  2004年   1107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在信息时代,翻译更应强调译者的“读者立场”。特别是在最能反应时代脉搏跳动的网络、多媒体、新闻报刊及广告等文体的翻译中,译者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调整翻译策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992.
本对汉藏条件复句进行了全面地比较,特别是对在分句间起主要作用的表示条件关系的汉藏关联词语作了比较;探讨了表示充足条件、唯一条件、无条件中的单一关联词语和合用关联词语以及倒装的条件复句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93.
翻译已不再仅仅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研究中,作用于翻译过程的文化因素应予以足够重视.本文拟对影响翻译过程的文化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4.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信息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翻译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就信息社会对翻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以信息社会的视野,探索翻译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995.
严复的"信、达、雅"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996.
文化与翻译的紧密联系不容质疑,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愈来愈不可忽视,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可采取多种方法,对有关译文加注进行解释说明是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前人对注释的定义、形式和作用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译者怎样运用注释来解决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97.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文章英汉和汉荚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我们还须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独有的美学取向原则,因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美学取向的过程。本文作者将探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几种美学取向:精确美,整齐美和简约美。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授课内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教学方法和测试进行了大胆地改革,探索了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新的复合培养模式,旨在不断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复合式翻译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翻译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反映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实际,学生所学的和毕业以后所用的部分脱节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有关翻译教学的部分就不能忽略多元的翻译理论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多层面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00.
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应在翻译中发挥其能动参与和积极的创造性作用。本提出“衍生本”的概念,并从译创造性产生的前提、根源和具体实现方式这三个方面论证了译主体创造性的客观存在,认为只有正视这种创造性的客观存在并对其加以积极运用.才能正确地指导翻译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