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5648篇
科学研究   30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353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5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隐喻·文化·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本文介绍两个相关的隐喻理论 :塞尔的隐喻语用学理论 ,雷科夫和约翰生隐喻认知学理论 ,同时论述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指出文化的研究对于隐喻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本文认为隐喻、移位法与拟人法这三个英语辞格是人类思维中三种性质不同的方式的产物,并分析了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3.
赵振华  顾丽 《现代语文》2006,(12):28-29
隐喻在传统理论中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格,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偏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逐渐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的认知功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64.
存在者与存在之间以文学艺术为桥梁;文学叙事与存在者之间以隐喻为桥梁而指涉存在,使之去蔽、使之澄明、使之自现。人“诗意地栖居”在叙事隐喻的寓所,传达对于世界存在的认识,隐喻地揭示世界存在之后的“真”。隐喻使艺术呈现艺术之美,言说了无法言说之真,实现了美与真的统一。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是关于世界存在的隐喻文本,诗、小说与哲学在真与美的最高境界上握手相通。  相似文献   
65.
修辞手法广泛应用于英语化妆品广告语篇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增加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进而提高化妆品广告的宣传效果。为探索广告语撰写中修辞的运用规律及创意技巧,提高受众的理解水平,从而有效获得产品信息,实现理性购买,本文结合实例,对英语化妆品广告中如隐喻、夸张、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了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它们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效果。结果发现,修辞策略在化妆品广告中的运用具有增强广告语言艺术感、突出产品特性、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加深记忆等功能,同时也能提高广告信息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广告效应,提高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可度,从而促进购买需求,为产品打开市场奠定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的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通过汉英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7.
隐喻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隐喻理解的认知因素,旨在能使交际者更好地使用隐喻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隐喻与听力的关系,从话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三个层面阐述了语境、隐喻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认为这种运用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可促进他们对英语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69.
隐喻植根于日常语言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运用语言和思维的基础。外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倾向于用习得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思考甚至理解新的一门语言,缺乏用目的语概念图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这或多或少的给学习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笔者则从隐喻思维入手,探究隐喻思维的基础、特点以及隐喻思维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诗的语言多是隐喻语言,于坚却利用“口语化”等多种修辞手段,拒绝隐喻,以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其意在反叛“朦胧诗”的诗歌艺术,凸显后现代主义精神和平民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