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41.
民国时期旗袍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使它本身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符合女性对美的要求,其变化奠定了它在中国女性服装界上的至尊地位,成为中华民族女性服装的象征;中西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统一体;与其他服装相比有着较大的融合性、适应性;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女性服装简单化、凸显人体美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旗袍的长生、兴盛和衰退过程,折射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旗袍风尚是女性开始摆脱封建宗法势力的标志,也是女性肢体美的颂扬。同时旗袍又有其局限性,它是女性对旧势力的折衷妥协,其服饰的审美形态仍然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旗袍风尚的衰退表明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超越单一模式的局限,走向现代的、多元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43.
谁偷了村里的玉米?我开"小差"的时候,老师正在给我们三年级的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老师说愚公门前有几座山?同学们说有两座。老师说哪两座?同学们说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老师说那两座山后来哪里去了?同学们说叫愚  相似文献   
44.
细雨如烟,在清风中被吹散开来,一条湿漉漉的街道如同被轻抹了酥油,斑驳暗淡的墙壁上一些树影花影竞相翩舞,一些昏暗的路灯在小巷中影影绰绰地摇曳着浅浅淡淡的光影。一袭精致的水蓝色旗袍,在黯淡的灯光中依然折射着幽幽流光,裙底风情,在一阵又一阵风的  相似文献   
45.
如花     
半年前的一个下午,妈对菁说,我跟你爸离婚了,你跟爸过吧。在菁看来,妈说的时候一点也不悲伤,好像甩掉包袱似的轻松。无论菁怎么哭,妈还是走了。半个月后,振作起来的爸扔给她一张存折也走了,说是到南方挣钱去了。不多久,菁被亲戚介绍到这家花店帮忙。现在,只要是妈打来的电话,她只接听不说话,无论那边妈怎么哀求,她就是一声不吭。有时妈在那边嘤嘤哭泣,她就干脆挂断。她不能原谅妈。爸妈曾经那么相爱啊,怎么说分就分啊?  相似文献   
46.
探析旗袍元素符号化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旗袍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从符号学的角度综合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将旗袍服饰艺术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进行研究,有利于拓展旗袍文化理论研究的领域,也有利于把传统旗袍服饰艺术中优秀的设计艺术符号抽象出来,结合现代元素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对旗袍视觉符号语义的研究能为设计界带来新的灵感和元素,有利于推动多元化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它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物态化形式之一,其中凝聚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厚意蕴。本文从旗袍的产生和发展衍变入手,旨在探析隐藏在其后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8.
《当代学生》2012,(Z4):100-102
每当提到张爱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外,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她身上的旗袍了。那些旗袍时而优雅,时而雍容,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美丽,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心情。当看着那些旗袍时,耳畔仿佛也会飘着老式留声机中的老上海音乐。  相似文献   
49.
玫瑰天使     
一天,花店里突然接到张很特别的订单,一位署名叫"陈红霞"的女士要求订购一年的玫瑰。每星期一朵,而且要求店里最可爱的女生在星期六送上门。老板将订单交给了勤工俭学的林默。第一次送花上门,林默又忐忑又好奇,一直想,那个陈红霞为什么提出这  相似文献   
50.
正每一次到访台绣艺术博物馆,总是被它的发展历史、精致工艺,以及馆内所收藏的时装艺术品所吸引。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克的代表作品《真丝全雕叠绣旗袍》,该作品被称为台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图案汇集中华名胜于一身,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台湾日月潭……十个名胜景点在服装上的布局都是经过精细考量的,整件旗袍寄寓着祖国的吉祥和昌盛。据悉,该作品是四名绣花女工花了1770个工时(一个半月),以六千多根丝线精绣而成。1986年获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