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教育   29619篇
科学研究   834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488篇
综合类   512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114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98篇
  2015年   1175篇
  2014年   2593篇
  2013年   2639篇
  2012年   3081篇
  2011年   3516篇
  2010年   3126篇
  2009年   2286篇
  2008年   2923篇
  2007年   1941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635篇
  2004年   1239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读书的叛徒     
书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希特勒却粉碎了这块基石,成为读书的叛徒。希特勒喜欢藏书,痂迷读书,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但他却走向了人类的反面。读书固然重要,但须慎读,这是反思希特勒读书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加“0”问题始终是分类标引工作中的难点,为彻底地解决《中图法》的加“0”问题,笔认为应从时代背景、《中图法》发展的角度以及读的检索角度去重新审视加“0”问题,并提出了加“0”的唯一规则:标准不同、跨越复分、均要加“0”。  相似文献   
103.
如今,除了新闻时评热之外.讨论“新闻时评”也热.这也是新闻时评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所决定的。作为一种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体.目前对评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4.
《Xi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05.
《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诗最》二卷 存一卷:1(明)丁允和品定(明)陆云龙评注《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词菁》二卷 存一卷:1(明)陆云龙评选(明)陆人龙校定明崇祯刻本一册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20.8cm×13.8cm  相似文献   
106.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107.
今年年初,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系列报道。节目采用日记体,以拉家常的讲述方式,与现场动态音响相组合。采制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风格独特的“三农”稿件。农民朋友纷纷反映,《农情日记》用群众语言讲百姓故事,既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又反映“三农”问题。 总结《农情日记》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现场感、贴近性、真实性、可听性、  相似文献   
108.
揭开四年前的欧洲杯,热气仍在。细细一看,没有满满的一杯。有往事沉淀在底,那种茶叶苦涩而微甜。似有闪亮的颗粒漂浮。那肯定是不愿挥发的眼泪。  相似文献   
109.
突发灾难事件无疑是吸引受众的大新闻.但是如果媒体报道视角错位.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本次印度洋海啸地震灾难报道中.一些媒体就出现了报道视角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因与奥斯卡奖时间上前后呼应,这个由美国娱记组织的电影评奖,被看成奥斯卡的开幕序曲。而本届“金球奖”由于《十面埋伏》的“角逐”,于国人而言变得更有看点。与同为提名的其他外语片相比。极尽绚烂而空洞的《十面埋伏》缺少的不仅是获奖的理由.而且是背后代表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文化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